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古今文献 >

《复堂日记》的史学价值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光明日报 杨艳秋 参加讨论

    谭献为晚清文献学家,精于词学,以选词论词而称巨擘。所著《复堂日记》,上起同治元年,下讫光绪二十七年,论学谈艺,首尾一贯,极具学术价值。早年,此书经钱基博、钱钟书二位先生表彰,其文学价值已经为论者不断推扬,而蕴含其间的史学价值,则未引起足够重视,尤其是学术史角度的价值阐发,迄今尚未展开。
    梳理一代学术源流,筚路先行
    嘉庆中,清廷重开国史馆,创编《儒林》《文苑》二汇传,揭开梳理一代学术源流的序幕。讫于道咸之际,遂有江藩《汉学师承记》《宋学渊源记》、阮元《儒林传稿》、唐鉴《学案小识》诸书的问世。诸家所著,虽寓梳理学术源流之意,但就史籍编纂体裁而言,则皆以人物传记为主,为个案的排列组合。因此,着眼学术传承进而分类聚群,论究入清二百余年间的学术嬗递,便成为推进学术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
    《复堂日记》载有同治三年谭献长文一篇,记录了作者解决上述问题的思考。该文立足一个“变”字,上起明末清初遗民诸家,下迄道咸二朝今文经学诸儒,开宗明义曰:“本朝学术盖尝三四变矣。”至于具体的变迁途径,作者则归纳为“国初稍尚浮华,遗佚中有深粹者则别出。一变而为疏谬,再变而为琐屑,三变而始为经学。经学亦滥觞于明之遗老,绵延授受,至此大昌。”谭献对入清以后学术演进的梳理,以乾隆初苏州惠氏的崛起为分水岭,他说:“惠氏一门即于是时萌芽经术,故饾饤嵬琐之习渐衰,而六艺古学起矣。极盛于乾隆季年,益精于嘉庆,遗经端绪皆有条贯,六书九数如日中天。于是乎有清之学跨越千载,由唐以来,不愧儒林之传者,惟今日耳。”
    与之相应,《复堂日记》于同治三年还录存一份《师儒表》。以学术好尚及其成就为类,上起清初黄宗羲、顾炎武,下迄道咸刘逢禄、邵懿辰,共著录入清以后学者一百余家。表中所列类目,依次为:绝学一,名家二,大儒三,通儒四,旧学五,经师六,文儒七,校雠名家八,舆地名家九,小学名家十,提倡学者十一。其中第十类之小学名家,又包括《尔雅》之学、《说文》之学、声韵之学和金石之学四目。
    谭献梳理一代学术源流的努力,散见于其后历年的《复堂日记》之中。虽然直到光绪二十七年逝世,最终未能撰为完书,但是作为一个先行者,其筚路蓝缕的创辟之功,理当予以肯定。正是受其影响,清末民初一代又一代学者继起,始有章太炎、刘师培、梁启超、王国维诸家论著的问世。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