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历史学 > 古今文献 >

先秦志书篇名、体例问题补证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中国史研究》 张海波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左传》《国语》称引的“志”“前志”“军志”“史佚之志”等志书目前仅存二十余则佚文,通过钩稽相关史料及上博简古文字材料可进一步证实:志书又称作“记”,一则完整的志书文本由警句格言和历史事件两部分构成。传世文献征引志书有三种方式:一是只征引警句格言部分,二是只征引历史事件部分,三是征引完整的志书文本。《逸周书·史记》是目前所见唯一一篇完整志书。志书体裁具有“二重性”,从“学在官府”的背景审视,可以将其看作官府档案;以“六经皆史”的标准衡量,亦可将其视为古代史籍。志书乃史官为君王提供鉴戒而作,实为史家撰作史书之滥觞,对先秦时期史著及史学的形成具有深远影响。
    关 键 词:先秦志书/《逸周书·史记》/篇名/体例/体裁
    作者简介:张海波,1984年生,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研究生。
     
    一 问题的提出
    志书是先秦时期的重要典籍,从《左传》《国语》及先秦诸子等传世文献的征引来看,其名称有“志”“前志”“礼志”“军志”“故志”“周志”“仲虺之志”“史佚之志”等。然因其亡佚较早,仅有二十余则简短的佚文传世,故其体例、体裁等问题皆言人人殊,影响了学界对志书的运用及其价值的认知。前贤时彦主要提出了如下几种观点。
    南宋郑樵认为“古者记事之史谓之志”①。吕思勉先生以为,“周志”“郑书”,“皆尚书类也”②。刘起釪先生将“史佚之志”“前志”“军志”“周志”等归为“《书序》百篇外逸篇”③。张荫麟先生认为“(史佚之志)大约是夹杂着论断的历史记载”④。王树民先生则指出:“大概早期的《志》,以记载名言警句为主,后经发展,也记载一些重要的事实,逐渐具有史书的性质。”⑤赵伯雄先生也认为:“志书中都有关于史事的记载,这是没有问题的。此外恐怕还有不少史官根据以往的政治实践总结的经验教训或者提出的为政者应当遵循的原则。”⑥
    上述各家观点可分为两大类:前三种是关于志书体裁的,郑说以“志”为“记事之史”,吕说、刘说则认为是“尚书类”文体;后三种是关于志书体例的,张说、王说及赵说大体一致,皆认为志书文本应包含有论断和史事。然以上学者的观点多限于推测,未能做出令人信服的考证。
    王晖先生另辟蹊径,将志书与《逸周书·史记》联系起来,认为“《故志》是春秋战国时的古代史著”,其体例为“先写警句训语名言,然后印证历史事实”,“今天我们看到较完整的只有《逸周书》中的《史记》篇”⑦。这确实是个富有启发性的见解,然细读王著发现,在论证“志书与《逸周书·史记》篇名关系”和“志书与《逸周书·史记》体例相同”两个关键问题时,其证据略显薄弱,甚至有孤证立说之嫌。有鉴于此,笔者不揣谫陋,在王说的基础上,试从篇名和体例两方面补充几条新的证据。
    二 志书与《逸周书·史记》篇名关系补证
    关于《逸周书·史记》与志书的篇名关系问题,王晖先生的解释是:“古籍中‘记’与‘志’音同而通用,《墨子》中的虞夏商周之‘记’以及《左传》文公六年臾骈所引‘前志’应与《楚语上》中的‘故志’相类。”⑧只说明了虞夏商周之“记”与“前志”“故志”的关系,并未提及《逸周书·史记》。大概王先生以为“记”与“志”古音相同,则虞夏商周之“记”与“前志”“故志”为同一类文献,那么《逸周书·史记》为志书篇名则自不待言。
    从两字的上古音来看,“志”为章母之部字,“记”为见母之部字,⑨二者可相通转,但这仅是理论上的可能性,尚须传世文献进一步佐证。现试举数例如下:
    《吕氏春秋·务大》记载:
    尝试观于“上志”,三王之佐,其名无不荣者,其实无不安者,功大故也。⑩
    又《吕氏春秋·务本》云:
    尝试观“上古记”,三王之佐,其名无不荣者,其实无不安者,功大也。(11)
    上面两则史料皆出自《吕氏春秋》,语句大致相同,东汉高诱注云:“上志,古记也。”(12)又云:“上古记,上世古书也。”(13)赵伯雄先生认为:“‘上’字通‘尚’,表示古代,‘上志’即古代之志,犹‘书’之或亦称‘尚书’。”(14)可见“上志”就是“上古记”。又如《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以志吾过”,《史记·晋世家》作“以记吾过”(15);《穀梁传》成公十六年“志异也”,《公羊传》成公十六年作“记异也”(16)。以上所举均为“志”“记”在文献中通假互用的例证。
    综上可知,古籍中“志”与“记”多通假互用,《吕氏春秋》中的“上古记”亦名“上志”。《韩非子·说疑》记载:“故‘周记’曰:‘无尊妾而卑妻,无孽適子而尊小枝,无尊嬖臣而匹上卿,无尊大臣以拟其主也。’”(17)又《左传》文公二年:“‘周志’有之:‘勇则害上,不登于明堂’”(18),从内容来看,这两则佚文都是具有鉴戒意义的警句格言,所以将“周记”与“周志”视为同一类文献应该没有问题。进而可知《国语·晋语四》提到的“瞽史记”“瞽史之纪”(19),《吕氏春秋·务本》中的“上古记”及《韩非子·说疑》中的“周记”等皆为志书别名。所以,从篇名来看,《逸周书·史记》与“志”“前志”“军志”“史佚之志”等志书名异实同,应是同一类文献。黄怀信先生在《逸周书·史记》篇“题解”中认为:“史,历史、史事。史记,史事之记录。”(20)恐怕不确,因为该篇开篇即交代:
    维正月,王在成周。昧爽,召三公、左史戎夫。曰:“今夕朕寤,遂事惊予。”乃取遂事之要戒,俾戎夫言之,朔望以闻。(21)
    可见此篇的主要作者是左史戎夫,创作目的是为周穆王提供鉴戒。又潘振云:“史,掌文书。记,录也。”(22)再结合传世文献中“瞽史记”(“瞽史之纪”)、“仲虺之志”“史佚之志”等志书篇名,我们认为《逸周书·史记》应是史官之“记”,或许称之为“左史之记(志)”或“戎夫之记(志)”更为贴切。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