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将台堡红军会师纪念馆 有一个地方叫西吉,黄色的土地泛起红色的光芒。 有一个地方叫将台堡,红军三大主力在此会师,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浓重一笔。 曾经,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展示了高风亮节,创造了人间奇迹。 今年7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宁夏回族自治区考察。他从北京直飞固原,驱车70多公里到将台堡,向红军长征会师纪念碑敬献花篮并参观三军会师纪念馆。 本报记者近日赶到宁夏固原市的西吉县将台堡时看到,来自全国各地的许多人在这里参观、缅怀。 将台堡见证重大历史 将台堡位于西吉县南部葫芦河与马莲川河交汇处,距县城30公里,两河交汇形成三角埠坪,地势平坦宽阔。两千年前的战国秦长城由此经葫芦河向东逶迤延伸,汉代古城遗址依稀可见。有一高凸之地,民间传说为古代军事要塞的点将台,民国初年在此筑城堡,由此得名将台堡。 1936年10月22日,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在将台堡会师,标志着震惊中外、举世闻名的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据许多人回忆,当夜,红一方面军一军团一师政委肖锋,代表红一方面军把数万斤粮食、5万块银圆、20头肥牛、200只肥羊、1000套棉衣、数百张羊皮、两万斤羊毛和3架缝衣机,赠送给红二方面军。贺龙、任弼时、关向应代表红二方面军全体将士向红一方面军干部战士表示谢意。 1996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 60周年,经中央批准,宁夏回族自治区在将台堡修建并落成“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将台堡会师纪念碑”,碑名为江泽民同志题写。张震、宋任穷、李德生、萧克、张爱萍、杨成武、耿飚、廖汉生、王恩茂等将领分别为红军将台堡会师60周年题词。 纪念碑身后就是历史悠久的将台堡,20米高、一两米厚的坚实墙体,带着钢铁战士般坚不可摧的神情保卫着堡子内的一切。 大门在堡子的一侧,走过去,一眼可见薄一波书写的“将台堡”3个大字。大门厚重,嵌入墙内,吱吱呀呀地推开,仿佛是堡子古老的一声感叹。 走进堡子内,树木繁茂,绿意袭人。里面的设施并不古旧,当年红军指挥部旧址安静地敞开着,在这间小房子里,1936年10月24日,时任红一军团政治部副主任的邓小平,向红二方面军营以上的干部传达瓦窑堡会议精神和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并作了统一战线和回民问题的报告。 在工作人员带领下,记者进入纪念馆内,琳琅满目的展品让人应接不暇。红军在将台堡活动的照片、电报、文件及活动路线图等均有展出。 当年,红军就是在古堡会师的。“贺龙就是在这个土堡的高台上,向全军战士发表了会师感言。”讲解员告诉记者。 站在纪念碑正前方望去,古堡上有一棵树分三个叉在风中矗立,仿佛诉说着三大主力红军在这里留下的印记。再从古堡上眺望,依稀可见古长城,葫芦河宛若一条丝带般“系”在这片黄土地上。 “我舅舅小时候见过红军,常给我讲红军的故事。”刚走进将台堡内,一位长须老人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听清楚来意后,老人一句话便将大家拉回80多年前的场景,“当时贺龙就住在堡子不远的甘沟壕,舅舅说他给带过路,贺龙还给他照了张照片呢。” 老人叫赵国玺,是将台堡马莲村人,今年已经87岁了。小时候,舅舅经常给他讲,有一天,堡子里来了一支队伍,穿的军装已经褪了色,分不清是什么颜色了,还有很多补丁和破洞,帽子上有个用红线绣成的五角星,扎着裤脚,有的穿着布鞋,有的穿着草鞋,有的还光着脚丫子。“前面的队伍扛着枪,走的还有队有形,后面的队伍有的拄着树枝,有的三三两两地簇拥在一起,互相搀扶着慢慢走。” 据讲解员介绍,在将台堡村民家中,还有当年红军用过的子弹箱、手榴弹箱、清油灯。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