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历史考据 >

长征史上的浓重一笔(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4)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人民日报海外版 陆培法 参加讨论

    领袖豪情激励后人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1935年10月5日,毛泽东率领中央机关和红一方面军7000余人,进入今西吉县境内,跨越战国秦长城,当晚宿营单家集,10月6日拂晓,从上马家嘴翻山,7日登上六盘山,并即兴作词《清平乐·六盘山》。
    在纪念馆里,记者第一次看到了毛主席这部作品的不同修改版本。第一次知道了《清平乐·六盘山》中的“不到长城非好汉”一句中的“长城”应该特指西吉境内一直延续到甘肃的战国秦长城。
    当站在六盘山顶的吟诗台时,记者感受到了毛主席“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的豪迈,放眼望去一片郁郁葱葱,大好河山,怎能不让人心生“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中国革命已然形成星火燎原之势的感慨。
    毛泽东在江西老根据地时,有一段时间身体不太好,开始长征时基本上康复了。经过将近一年的长征,屈指算来,大约走了将近两万二千多华里路。他虽然比过去瘦了,但身体越来越结实。
    据讲解员介绍,1935年10月7日,翻过六盘山,眼看就快到陕北啦,领袖也和大家一样,心情格外振奋和愉快。他身穿一件蓝色长袍,精神焕发,健步行进,身边的红小鬼们稍不注意,就跟不上了。一路上,他很少骑马,大多是和同志们一起走路。他的马,不是让给伤病员,就是用来驮东西。
    在越过一道山梁之后,毛泽东习惯地坐在一块大石头上,摘下帽子,自然而然地伸开双腿,一边休息,一边眺望着远方,高兴地说:“这里真是个好地方呀!以后可以好好地写一写。你们看,天高云淡,红旗漫卷,大雁南飞,六盘山的景色多好啊!”说着,他注目凝神,沉浸在久久的深思之中。
    后来,大家才明白,这是毛泽东在戎马倥偬之中,饱览六盘风光,展望革命前景,触景抒怀,诗兴顿发,以他那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雄伟气魄和革命诗人的浪漫情怀,在进行构思,吟诗作词呢!
    果然,毛泽东率领红军翻越六盘山,到达陕北以后,于1935年12月的一天,在瓦窑堡住地,用铅笔修改了这首在长征路上吟哦成诵的诗词,挥笔写出了《长征谣》。这一词作于1942年6月1日在《淮海报》上发表。1946年8月,又改写为《清平乐·六盘山》,在《解放日报》发表。1961年9月,应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领导同志的请求,毛泽东欣然命笔,将这首脍炙人口、饮誉中外的词作书赠宁夏人民。
    将台堡留下的红色印记,令人感怀。在这里,红军故事代代相传,红色感情永系心头。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