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治学心语 >

史家的足迹:关文发先生学术生平(2)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文汇报 叶显恩 罗一星 参加讨论

    嘉庆皇帝研究
    嘉庆皇帝是清代第五个皇帝,嘉庆王朝是中国社会政治兴废、传统变更的关键时期。关先生在开展明代政治制度研究的同时,还对清代中叶嘉庆帝及其王朝进行开创性研究,他最早名作是1983年 在“第二次全国清史学术讨论会” 发表的《评嘉庆帝》,引起学术界广泛关注, 1986年关先生又应邀出席了白寿彝先生主持的“清史国际学术讨论会”,发表力作《试论清代嘉庆朝的对外政策》,此后又陆续刊出《关于“和坤跌倒,嘉庆吃饱”问题的质疑》《嘉庆嗣位考述》《嘉庆吏治评议》《试评嘉庆的“广开言路”与“洪亮吉上书事件”》等一系列重要论文,改变了清史研究一向只关注康、雍、乾三朝的格局,打开了长时程研究清代转折时期政治史的视窗。
    1993年关先生力作《嘉庆帝传》问世,从学术性到思想性、从指导原则到具体写法都颇具特色, 堪称是代表史学界评价历史人物新风气、新水平的力作。嘉庆在位的年代正是清王朝由盛到衰的重要转折时期,中国社会内部战乱频仍, 外部危机四伏, 呈现出衰败之象, 这与乾隆全盛时期“开疆拓宇, 四征不庭, 樱文奋武” 的宏伟气象,形成了十分鲜明的对照。据此史家通常对嘉庆评价不好, 以为他是清朝中衰的始作俑者,既然是中衰之主, 其昏庸和腐朽也就不言而喻。该传突出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敢于为一位长期受误解的皇帝进行实事求是的辨正,指出导致清代中衰的根子不在嘉庆, 而在以“十全”功业著称于世的乾隆。关先生深刻剖析了
    乾隆晚年所存在的几大严重弊端:经济上大肆铺张,仅官修史书、军费开支、南巡玩乐就耗费了大量财富,使国库迅速亏空;政治上宠信和珅,使其前后柄权达20多年, 以致上下官吏贪墨成风;军事上八旗兵及绿营相继腐败, 军备严重废弛。因此清室的中衰, 实始于乾隆后期。乾隆交给嘉庆的, 其实是一个积重难返的疲败之局。其次, 关先生指出嘉庆25年的为政是有所作为的,这主要表现在他着力对乾隆晚年的种种弊政进行弥缝匡救。在政治上力斩和珅,重典惩治贪官污吏, 带头崇俭默奢,倡勤戒惰,除虚务实,整饬吏治; 在经济上从“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的宗旨出发,体恤民间疾苦, 慎重开捐、议增盐粮官价和折色浮收等,对赈灾、镯免、治河、理潜等工作躬亲其事;在外交上实行谨慎的睦邻政策, 严禁鸦片, 坚决抗击英国对广东沿海日益加剧的侵略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社会危机。
    对嘉庆抄斩和珅的历史原因进行辩证分析是该著的又一大亮点,史家通常认为嘉庆抄斩和珅是经济原因,所谓“和珅跌倒, 嘉庆吃饱”正指此。作者以严谨的考订,着重从两方面对嘉庆帝作了重新评价。对于人们误解最深的和珅一案,关先生作了专门的辨析,抄斩和珅虽然不可避免地涉及钱财问题, 但主要目的是政治性的, 诛和珅是为了严肃纲纪、整饬军备和安抚民心, 这对于挽救清朝的衰危之势而言, 不仅十分必要, 而且非常关键。
    关先生始终把嘉庆置于特定的社会历史的大框架中来考察,指出清王朝的衰败,已成历史必然之势, 嘉庆虽力图挽救,却无法根本改变。其次嘉庆为镇压民众起事,先后动拨了上亿两的巨款用于平息战事, 也使国家和社会的元气大伤, 使中衰之势不可逆转。最后与整个封建机制的衰败一致, 嘉庆也几乎丧失了其祖先曾经有过的锐意进取的勇气, 他在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泥潭里越陷越深, 将闭关自守的大门关得越来越紧, 作为封建帝王, 他个人无法为一个衰落的社会找到生机和出路。通过这种透视, 对嘉庆帝的评价就在辩证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完整了(见宋德华《一部颇具特色的人物传记》)。关先生对嘉庆帝及其王朝的开创性研究填补了清史研究领域的一大空白,打开了长时程研究清代转折时期政治史的视窗,人们不仅可以看到了清代由盛而衰的真实景象,而且可以思考由衰而亡的历史教训。这部极具学术份量的著作问世后,《新华文摘》《清史研究》《武汉大学学报》《江汉论坛》《华南师大学报》《广东社会科学》《南方日报》等众多报刊都作过专题书评,赞誉它是 “清史研究的重大突破”,该著不仅在国内学界深受好评,也引起了西方汉学界的重视,美国著名汉学家罗威廉在《乾嘉变革在清史上的重要性》一文中多次提到关先生在嘉庆帝研究中的卓越贡献。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