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历史考据 >

北魏孝文帝朝的改革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文汇报 何德章 参加讨论

    冯氏被尊为皇太后,时年24岁。作为汉族女性,冯氏更喜欢中原文化,对鲜卑武人粗鄙无文不存好感,她“粗学书计”,并非天生的改革者,但她长期以“女主”执政,北魏政治格局因而发生巨大变化,使改革既有必要,也有可能。太和十四年(490)冯太后去世,人亡而政不息。孝文帝正式成为改革的主导者,时年23岁。孝文帝是冯氏改革的参与者与推进者,也是冯氏改革最重要的成就。
    应邀就北魏孝文帝改革做一笔谈,初觉轻松,真写起来却颇感难以着笔。孝文帝改革是各种层次的教材必然会讲述到的历史内容,要谈出新意,殊为难事。思之再三,本文拟结合个人以往研究心得,对孝文帝一朝改革的发展过程,做一些梳理,谈一些教材较少涉及的史事,间或提出自己可能还不太成熟的想法,改革的具体内容则不予过多地涉及。希望能对读者诸君全面了解孝文帝改革有所帮助。
    文题以“孝文帝朝改革”为名,而不是“孝文帝改革”,是因为孝文帝一朝前后改革的主持人、改革的背景、改革的目标,都有很大的差异,简单地称之为孝文帝改革,有违历史真相。
    北魏孝文朝的改革,既是北魏创立以来长期发展的结果,也是特定政治文化背景下的产物。
    公元467年八月,孝文帝拓跋宏诞生于平城。其父北魏献文帝拓跋弘当时虚岁14岁,其母姓李,为中原汉人,大概已有20多岁。两年后,拓跋宏被立为皇太子,却给她的生母李氏带来了杀身之祸。北魏创立者拓跋珪为了避免太子母亲的家族干预朝政,定下过规矩:皇位继承人选一旦确定,则处死其生母,当时称之为“子贵母死”。
    皇太后冯氏亲自担负起抚养孝文帝的责任。冯氏并不是孝文帝血缘意义上的祖母。孝文帝的亲祖母与其生母同姓,也因“子贵母死”制度被处死。冯氏也是中原人,祖籍长乐信都(今河北冀州市),她的祖先任职于鲜卑慕容部建立的政权。冯氏的祖父冯跋夺得政权,成为十六国北燕政权的皇帝。北燕被北魏消灭后,冯氏人物有的逃亡,有的出仕北魏。冯氏幼小时因故以罪犯家属的身份充入后宫为奴婢。冯氏的姑姑在北魏第三代皇帝拓跋焘的后宫中颇有地位,对她加以提携、教育,15岁时,冯氏成为文成帝拓跋濬的皇后。《魏书》中有关于冯氏与文成帝感情深厚的描述,但记载并没有显示她曾经生儿育女。
    465年,文成帝26岁时去世,12岁的皇太子拓跋弘继位,冯氏被尊为皇太后,时年24岁。鲜卑贵族、车骑大将军乙浑假传圣旨,诛杀朝臣,自封为丞相,图谋篡权。次年二月,冯氏“密定大策,诛浑,遂临朝听政”(卷13《文成文明太后冯氏传》)。这是冯氏第一次执掌朝政。显然,冯氏能够扭转乾坤,是因为她身为后宫之主多年,在宫中形成了自己强大的影响力,在朝廷中也拥有强有力的支持者。冯氏此次执掌大政的一二年中,有两件值得特别注意的举措。
    其一,推广儒学教育,在各郡设置博士、助教,根据各郡大小,招收学生40—80人。地方政府按朝廷规定,全面兴办学校,这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对于北魏这个当时仍以鲜卑武人为主体的政权来说,更是难能可贵。其二,利用南朝刘宋政权的内争,遣慕容白曜率军夺取青、齐,进占今山东半岛。自拓跋焘于439年统一北方以来,北魏虽然一直对南方构成强大的军事压力,但在黄河以南的统治并不十分巩固。夺取青、齐二州,使北魏将南方的防线从黄河一线推进到淮河流域,洛阳一带不再有腹背受敌之虞,这为后来孝文帝迁都洛阳,南向发展,创造了条件。
    《魏书·文成文明太后冯氏传》说:“及高祖生,太后躬亲抚养。是后罢令,不听政事。”高祖是孝文帝的庙号。一些学者将这一记载理解为冯太后为了亲自养育孝文帝,遂不再过问朝政,进而怀疑孝文帝是冯氏的私生子,冯氏放弃权力,很可能是因为分娩而有不便。但按《魏书》记载,冯太后与孝文帝之间关系曾一度相当紧张,冯氏曾经打算废黜他,要说冯氏与孝文帝是母子关系,根据确实不足。持此说者以今度古,认为孝文帝出生时,献文帝虚岁14,孝文帝不太可能是其亲生。但无论从当时习俗还是生理角度看,都不成问题。草原习俗,男子能骑马弯弓,即视为战士。受此影响,北魏均田令规定男子年15岁便可占有田产,北周时法令规定,男子15岁、女子13岁必须结婚,更早结婚自然不在禁止之列。据《魏书》卷22《元恂传》,孝文帝在长子元恂只有十三四岁时,便纳名门之女为元恂左右孺子,而且希望元恂“食后还内,晡时复出”,不要没日没夜地读书。孝文帝本意当然还是希望尽快有个孙子,崔光等人却以孔子“血气未定,戒之在色”一语劝阻,反对元恂“舍书御内”。这也说明,当时鲜卑族男子十三四岁过两性生活为正常行为。献文帝虚岁14时,与正当盛年的李氏生下孝文帝,并非不可能之事。其实,献文帝出生时,其父文成帝也只有14岁。
    冯太后第一次执政,“是后罢令”。“是后”究在何时,《魏书》并无明确交待。如果生育之说不可信,则冯氏放弃对朝政的掌控,应该是献文帝逐渐长成,在拥护自己的朝臣支持下,不断逼迫的结果。冯氏正当盛年,喜欢上“美容貌,有才艺”的都官尚书赵郡人李弈,这原本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李氏兄弟及亲属依仗冯太后对李弈的宠爱,“关乱公私”,引起献文帝的强烈不满(《魏书》卷36《李顺传附李敷传》)。皇兴四年(470)冬,献文帝将他们诛杀。此事反映出冯氏与献文帝之间的激烈矛盾。次年八月,年仅17岁的献文帝突然将皇位传给年仅5岁的皇太子拓跋宏,以“太上皇帝”的身份自处。北魏历史进入孝文帝朝。
    关于献文帝退位的原由,《魏书》卷6《显祖纪》称因其“雅薄时务,常有遗世之心”;退位之后,“徙御崇光宫,采椽不斫,土阶而已。国之大事咸以闻”。似乎真的过上了不问世事的隐居生活,唐朝人怀疑献文帝是在皇太后冯氏的逼迫下退位的,后人遂据以为信史,但献文帝内禅于其子,完全有可能是为进一步削弱冯氏权力而做出的努力。从《魏书》的记录可知,退位后的献文帝,既没有放弃、也没有丧失实际的权力。“太上皇帝”仍然掌握着“万机大政”,还曾两次统率大军前往漠北,征讨柔然,其宠臣李“参决军国大议,兼典选举,权倾内外,百僚莫不曲节以事之”(《魏书》卷46《李传》)。献文帝年纪轻轻便传位于皇太子,自然有助于巩固孝文帝的地位,而他以“太上皇帝”自居,冯氏皇太后的身份便显得极为尴尬。从孝文帝继位到“太上皇帝”拓跋弘去世五六年间,我们在《魏书》中确实也找不到关于冯氏活动的记录。献文诛杀冯氏宠幸的李弈等因李告发,李因此而受宠于献文,冯氏对李自然会切齿痛恨,但直到献文帝“暴崩”之后,冯氏再次执政之太和元年(477)才将李诛除。如果冯氏有能力逼迫献文帝退位,何至于放任李“权倾内外”如此之久?冯氏“罢令”结束第一次执政,应当就在献文帝传位于孝文帝而称太上皇帝之时。
    承明元年(476)六月,“太上皇帝”拓跋弘去世,今本《魏书》沿自北魏国史,对于献文帝死因,讳莫如深。唐朝人揣度献文帝之死为“暴崩”,是冯氏行“酖毒”所致。《魏书》卷7上《孝文帝纪上》当月两条记录倒是颇值得注意:“六月甲子,诏中外戒严,分京师见兵为三等,第一军出,遣第一兵,二等兵亦如之。辛未,太上皇帝崩。”两条记录,既可视为单独记事,也可视为相互联系的事件。
    平城内外突然戒严,显然是有大事发生。京城内现有军队被分为三个等级,或许是按精锐程度。迅速派出精锐,第二、三批军队络绎派出,显出事态严重。“京城见军”是由谁控制的?他们被派往哪里?“京城见军”以外的军队又是谁控制的?驻扎何处?所有这些疑问,在《魏书》中都得不到答案,似也无人给出合理的解释。个人阅读此节,总有这样一种强烈的感觉:此时“太上皇帝”正按惯例率军“巡幸阴山”,而隐忍已久的冯氏利用其掌控的部队发动政变,“京城见军”紧急行动的目标是在阴山一带活动的“太上皇帝”拓跋弘。此年六月甲子为初六日,辛未为十三日,“阴山去平城六百里”(《南齐书》卷57《魏虏传》),鲜卑骑兵为主的部队,六七日间一个来回当不是问题。戒严与军队的突然行动,应该都与献文帝死亡有直接的关系,至于最后是毒杀还是其他方法,无关紧要。历史记录缺失或语焉不详,有时需要合理的推测与想象,好在此文并非正经八百的史学论文,且借此机会放纵一把。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