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历史考据 >

明代北京营建物料采办的影响与启示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光明日报 王毓蔺 参加讨论

    城市是人类活动所塑造的最重要文化景观之一,“神京翼翼、四方之极”的明代北京城,作为中国近古以来最大的都城营造范例,在中国古代建筑材料多样、建筑技术不发达的历史背景下,须依赖于天下四方之征输,其物料采办,是奠基“神京”城市塑造的最重要物质基础。考察梳理并复原明代北京营建中的物料采办,对深入探讨明代北京城市形态演变、深刻理解明代社会变迁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明代北京营建,举凡内府、城垣、坛场、庙宇、公廨、仓厂、营房、陵寝、京师道路、河渠、桥梁等诸项营造,皆须采办木植、石料、烧造砖、瓦、琉璃、石灰等料件及收办颜料、苎麻、苇席、金箔等诸色物料不等。上述营建采办物料,累朝侈俭不同,其事目烦琐,征索纷纭,经年不息,征敛殆乎四时,科扰几于天下。明代北京营建中的物料采办诸役,其所涉地域之广大、动员人员之广泛、采办形态之多样、规模之庞大、持续时间之久,任何其他大型营建工程和经济活动都无法与之比拟。
    采办与明代国家动员。明代北京营建中的物料采办过程,也是一场规模宏大复杂的国家动员过程。洪永时期,在社会经济上以户贴、黄册、里甲等制度建立起严密的户籍、赋役体系,在法律上以榜文、律、令、诰等深文施行严刑酷法,竭力将社会民众的生产乃至日常生活都纳入国家的严密控制之中。早期物料采办中巨大超强的国家动员能力,就是建立在此期国家专制力量强势统治社会的基础之上的。正统、成化以来,国家动员力量逐渐减弱,表现在物料采办中的强制劳役也逐渐松懈并渐趋崩溃。军民夫匠的失班逃役,是对国家动员中人身控制的有效反抗;官方律令存废以及纳赎、纳银代役等诸措施从民间实践到官方推行,则是国家力量对社会控制的相应调适。采办员役的前后复杂来源及采办方式的纷杂调整,见证了明代国家动员力量逐渐弱化、社会控制日渐宽松、社会日益多元化的趋势。
    采办与明代经济变迁。明代早期物料采办,皆以官办为主,军民夫匠皆须应役力差,在中后期,商人逐渐参与采办。纳银代役制的推行、年例烧造料价银的固定、罪囚纳赎与顺带砖料中纳银免带之趋势,以及召商、雇募制的广泛盛行,都表明了明代中后期社会经济日渐发展,劳动者之自主性得到提高,商品经济日趋活跃;巨额的皇木采办经费,始终属临时加派,必然冲击到开支庞大的有限定额财政收入;嘉靖以来的年例烧造银征收,则由最初劳动者须亲身应役的“杂泛”差役,逐渐固定为烧造地方之役银,并最终被摊入丁、田赋之中征收。中后期采办经费筹措渠道的艰辛复杂和承担架构的凌乱安排,是了解当时明代财政危机与税收困境的鲜活样本,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明代中后期财税管理体系的衰落与迟滞。
    采办与元明建筑材料变革。元明建材变革的最明显表征就是砖、石等建材的使用规模及重要性日渐增长。明代北京营建中的大规模烧造、采石等活动,就是该期建材变革的最重要表现:持续大规模的营建烧造和石料采办,不仅为北京营建提供了充足的砖瓦料和石材,亦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一般官府与民间建筑使用砖石建材之趋势。成化以来的明代筑城运动、嘉万以来九边边墙的修筑加固以及地方官署、中等以上人家的作室起屋,大规模普遍使用砖瓦灰料及部分使用石材的现象比比皆是。上述建筑实践,掀起了中国近古以来建材变革的序幕,推动了明代中后期城市(镇)建设的发展,既是其时社会经济发展推动的结果,又是明代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超越前代的一个标志。
    采办与环境变迁。长期大规模的物料采办,改变了诸多采办地域的植被及地貌等自然地理条件,引起了采办地域明显的环境变迁。其皇木采伐,常“取一而伐十”,长期扫荡式采伐材木导致西南地区珍贵林木资源严重萎缩、枯竭。其持续烧造取土对黄淮海平原的耕地及林木资源破坏甚大。频年过度采石,浚县、徐州一带山体崩塌,植被渐枯,地下水位下降,石材资源枯竭;京郊采石烧灰,二百余年不曾停歇,除陵寝禁山外,河道淤塞、山崩地陷,西山林木,砍伐几空,对北京地区的环境破坏是巨大的。另外,大规模的营建物料采办活动,亦直接导致了众多物料采办地的被动景观重塑。西南地区此前“秦宋所未及”之人迹罕至之深山密箐,逐渐星散形成了“皇木镇”“皇(黄)木厂”“黄木坪”“黄木湾”等长期与采运皇木有关的特殊聚落;华北黄淮海平原一带,因长期承担烧造重役,分布在卫河诸水道的前期窑座废弃、窑地复垦后,河流故道沿岸陆续成村——“窑厂村”“砖瓦窑村”“尧(窑)京村”“尧(窑)村”“大过村”“立车村”等众多与烧造输运砖瓦料有关的特殊聚落。浚县、徐州等地的“石厂村”“石塘村”等采石工匠聚集区、京郊大石窝、石厂村及大灰厂等村落,即是典型的因明代营建北京采石烧灰而形成的特殊聚落。在环境变迁中,山林、窑厂、石厂、仓场渐为聚落、村镇乃至通衢,实现了由自然景观到文化景观的巨大变迁。
    在持续200余年的物料采办过程中,明代北京经历了都城之确立、营建、展拓、巩固、维护等一系列空间扩展进程,城市空间格局渐次固定,城市形态趋于稳定。其大木巨材,依次支撑起了庭殿宫苑等城市的权力空间;其琉璃石材所建造之坛庙寺观,塑造了城市的信仰空间;其砖石甓砌之内外重城,给城市居民共同体带来了厚重的防御空间。这对于明代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亦为我们当前的城市建设提供了有益参考。但从另一方面看,大规模营建物料采办带来的生态环境影响也是客观存在的。当前,我们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应当引以为鉴,尽量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作者:王毓蔺,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明代北京营建史”负责人、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