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古学 > 中国考古 >

赤峰地区出土红山文化玉器探析(4)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 崔岩勤 参加讨论

    人物类玉器的形制特点:
    人物类玉器有人面形器1件,巴林右旗巴颜他拉苏木苏达勒出土,深绿色玉,表面有大面积白色沁斑,器长4.3、宽3.9、厚1.1厘米(图三:10)。额头顶部中间有一凹槽,阴线刻划面部边缘轮廓。眼凸起,阴线刻双眼轮廓。鼻子为凸起的三角形,鼻孔下端有扁长条凹槽,嘴左侧倾斜刻出弯曲的月牙形凹槽,下颚略收。背面无纹饰,有一个斜对钻孔。
    特殊类玉器的形制特点:
    特殊类玉器有箍形器、勾云形器、玉璧、三联璧等。
    箍形器7件,器形为扁圆筒状,一端平口,另一端斜口,斜口外敞,通体光素无纹。分为两种类型:Ⅰ型箍形器1件,体高小于孔径,松山区大庙镇出土,白色玉,体高2.1-3.8、直径7厘米(图四:1),体部有残。Ⅱ型箍形器6件,体高大于孔径。克什克腾旗土城子天宝同出土1件,巴林左旗杨家营子镇葛家营子出土2件,巴林右旗巴彦查干苏木出土1件、查干沐沦苏木征集1件,敖汉旗敖音勿苏乡烧锅地出土1件。巴林右旗巴彦查干苏木出土的箍形器形制最大,墨绿色玉,通高19-11.5、直径8.67-7.62、壁厚0.75-0.6厘米(图四:2)。敖汉旗敖音勿苏乡烧锅地出土1件箍形器(图四:3),黄色玉,通高15.2、最大径9.4厘米,斜口部有残,内壁有线具切割的弧形痕迹。
    勾云形器3件,器形为扁平板状,中部有一个或两个勾云状镂空,左右两侧有对称的勾角,器表用宽阴线或瓦沟纹进行装饰。分两种形制:Ⅰ型勾云形器2件,器体中部位有一个勾云形镂空。巴林右旗那斯台遗址出土1件,淡黄色玉,外廓为长方形,器长18.2、宽11厘米(图四:4)。器体中部有一个勾云形镂空,体两侧有上下平行左右对称的勾角,上部勾角朝上,下部的勾角向下。器体上部边沿有两个钻孔,两孔附近各有一个向上的小平突。器体下部边沿有三个向下的小平突。器体正面按器物的形制琢磨出凹凸分明的宽阴线进行装饰。巴林右旗巴彦他拉苏木苏达来嘎查出土1件勾云形器,深绿色玉,器体近方形,高11.8、宽12.5、厚0.8厘米(图四:5),器体中部有一个勾云形镂空。上部左右两侧各有一向上的勾角,上部边缘居中有一钻孔。器体左右两侧有一向下的垂饰,上饰凸棱弦纹。器体下部左右两侧各有一向下的勾角,两勾角间有两个尖状突。器表有瓦沟纹装饰。Ⅱ型勾云形器1件,器体中部有两个对称的勾云形镂空。巴林右旗查干诺尔苏木出土,白色玉,器体为长条片状,器长12.2、宽4、厚0.4厘米,(图四:6)。器体中上部有两个左右称的勾云形镂空,两勾云之间有2个钻孔。器体左右两侧有一凸起,其上雕一横向窄条形镂空。器体上部左右两侧各有一向上的勾角,上部边缘中间处有1个小钻孔。器体下部左右两侧各有一向下的勾角,下部两勾角之间有五组齿状突。器表磨出与卷勾走向相同的瓦沟纹。器体有残断、绺裂,在其中一勾云残缺处有2个钻孔。因器体中部左右对称的两个钻孔似眼睛,下部的齿状突像牙齿,Ⅱ型勾云形器也称“带齿类兽面形器”。
    玉璧2件,片状,有方形和长方形两种形制。敖汉旗草帽山遗址1号墓出土1件玉璧,体呈方形,器表有土沁黑灰斑点,长9.9、宽9.4、中部孔径3.8-4.1、厚0.3-0.5厘米(图四:7)。通体磨光,一侧边缘中部有一小穿孔。巴林右旗那斯台出土1件,为长方形三联璧,黄绿色玉,器长11.8、高3.8、孔径1.7厘米、厚0.56厘米(图四:8)。下端呈弧拱型,上端平直,器身有三个并列的圆孔,三璧之间以两条竖向宽阴线相隔,阴线顶端各有一个小钻孔。
    图四 红山文化特殊类玉器
    1.松山区大庙镇出土箍形器 2.巴林右旗巴彦查干苏木出土箍形器
    3.敖汉旗敖音勿苏乡烧锅地出土箍形器 4.巴林右旗那斯台遗址出土勾云形器
    5.巴林右旗苏达来出土勾云形器 6.巴林右旗查干诺尔苏木出土勾云形器
    7.敖汉旗草帽山遗址出土方形玉璧 8.巴林右旗那斯台遗址出三联璧
    其它类玉器的形制特点:
    其它类主要主要是玉箍形器坯料和玉箍芯。
    1 2
    图五 其它类玉器
    1.敖汉旗大甸乡大瓜翅出土箍形器坯料
    2.敖汉旗丰收乡骆驼营子小东山出土玉箍芯
    箍形器坯料1件,敖汉旗大甸乡大瓜翅出土,碧绿色玉,通高16.7、最大径12、最小径7厘米(图五:1)。椭圆扁体状,一端平,一端斜,为箍形器的雏形,斜面有打击后的切割痕,下端磨平后又打击出一横槽。
    箍形器内芯1件,敖汉旗丰收乡骆驼营子小东山出土,深绿色玉,通长11、最宽6厘米(图五:2)。形制为亚腰形,两侧内弧,一端较窄,一端较宽,通体磨光。玉箍芯上有线割的弧线痕,还有一纵向凹槽,一端较尖,尖端有两处圆窝。
    通过对玉器种类及形制的分析,可以看到赤峰地区出土的红山文化玉器种类较多,题材丰富,造型独特,形制规范,玉器雕琢及使用已达到较高的水平。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