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观点 >

开拓辛亥革命研究新视野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武勇 明海英 参加讨论

    10月29—30日,“纪念辛亥革命10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武汉举行。本次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湖北省社科联、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武汉大学台湾研究所共同主办,来自中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围绕大会主题——“辛亥革命·21世纪的中国”展开深入研讨。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张海鹏表示,辛亥革命推倒了皇帝的宝座,用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制度代替封建地主阶级的皇权专制制度,是历史的进步。辛亥革命带来了中国政治体制、对外关系、社会经济、教育文化、风俗观念方面的一系列新变化,是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为20世纪中国的历史性进步打开了闸门。
    近代史研究的发展缩影
    今年是辛亥革命105周年,也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辛亥革命与孙中山研究的历程,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发展缩影。20世纪80年代以来,海峡两岸的学者竞相编辑孙中山全集以及年谱等资料性文本,相关的研究论著更是汗牛充栋。从1981年开始,大陆学术界逐渐形成了逢五逢十周年在武汉、中山召开高规格学术研讨会的传统,这些研讨会成为检阅孙中山与辛亥革命研究成果的重要窗口。
    据《广东社会科学》总编辑江中孝回忆,1986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20周年召开的“孙中山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是为数不多的老中青三代学者共同参与的研讨会,如今仍活跃在近代史学界的学者,大多是那次会议的参与者。进入21世纪以来,孙中山与辛亥革命研究也随着国内史学而发展变化,宏观与微观、定量与定性等研究视角与方法的转换,为孙中山与辛亥革命研究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但是,孙中山与辛亥革命研究仍然不可避免地在“冷却”中。江中孝表示,从前不久公布的“世界视野下的孙中山与中华民族复兴——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入选论文名单中可以看出,不少学者、研究机构已逐渐淡出,这与国内史学平台多元化的发展,以及孙中山研究历经“显学”之后进入沉淀期有关。
    在江中孝看来,这样的“冷却”对孙中山研究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他说,“显学”过后必然是冷静的反思与再突破,只有从容地坐孙中山研究的冷板凳,才能从资料、基本事实等问题入手,将研究做到细致深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