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城市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居民的人口结构、职业结构以及社会流动性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高水平的信息通讯体系是城市化进程的一个重要指标,逐渐成为城市生活方式的一个强大的调节器。19-20世纪之交的俄国城市化进程仅仅在一种趋势中表现出来。工业特征影响了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性质和节奏,一些工厂村逐渐成为工业拓展区。20世纪初期的一些大城市是城市化的舞台,1/3左右的城市人口生活在大城市中。 【关 键 词】19世纪末-20世纪初 俄国 城市化 城市与农村 【作者简介】[俄]勒·夫·科什曼(L.D.Koshman),莫斯科大学历史系教授,历史学博士。 一 19世纪俄国官方文件未准确界定“城市”一词,也未说明农村与城市的区别。“法律上还没有确定城市的概念和特征。”[1]1897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明确:“行政中心首先被当作城市。”“1905年俄国的城市主要指法律所赋予特别的行政管理制度和行政管理机构的居民点。”[2]18因此,行政管理制度就被当作是城市与农村的主要区别而延续下来。П.Г.雷恩德久斯基认为,尽管这一特征“不尽如人意”,但“它较为准确,且易被接受”。还有一项特征也非常重要,人口指标的重要程度绝不亚于城市的行政管理地位,它决定了一个城市的发展。[3]126,127以1870年城市条例为基础,一种新的社会管理机构被引入到一些城市中,在对这些城市进行定义的同时,内务部首先考虑的就是居民的数量(不低于5000人),其次才是不动产总值和城市收入。 改革后时期城市人口数量呈增长趋势,无疑,这也反映出了俄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城市化进程。1856-1913年,欧俄地区城市人口从570万人增长到1860万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从1856年的10%增长到1913年的14.4%。可见,相对增长量达到了4.4%。但与西欧国家相比,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俄国城市人口在社会结构中的比重相当小。[4]98甚至在工业发达地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也不高。只有首都所在的省城市人口的比重才接近半数(莫斯科省46.7%)或超过半数(彼得堡省67.3%)。在欧俄地区大部分省份中,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都低于平均水平12.9%,只有3个省份基本达到了这一水平。1914年前夕,只是在首都省份中城市人口增长,彼得堡城市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74%,莫斯科城市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53%。大部分省份中的城市人口比重还不到总人口的10%。[5]98 20世纪初期将人口5000—2万人的城市列为小城市;2万—10万人口的城市列为中等城市;超过10万人的城市列为大城市,欧俄地区约有2/3的城市是小城市。[6]59大城市的发展势头良好。19世纪60年代初期的欧俄只有彼得堡、莫斯科和敖德萨人口超过10万。90年代末期,人口超过10万的城市已经达到14个,1913年时达到了29个。但是,大城市的数量仅占城市数量的3%,且大城市人口数量也仅占全国城市人口的1/3。[7-9][10]199换言之,大部分城市人口居住在中小城市,证明了所研究的时期内俄国城市人口密度不高。城市人口的增长系国内人口迁移所致,这是人口变动的特点。改革后农民外出打工使大城市人口数量成倍增长。[5]234,235值得注意的是,19世纪末当国内居民迁移异常活跃时,实际上迁移的相对强度不高。外地人成为大城市人口的主体,在中小城市中外地人口的数量则相对不多。众所周知,“外来的”城市人口多为农民。然而,市民中的农民在不同的城市和地区差异甚大,只有莫斯科和彼得堡的农民比例最高。[5]133,21阐释城市化进程的深度和程度,必须虑及城市形成过程的诸多特点。在城市形成过程中以及在改革后时期内,行政管理、“强制”因素一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