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国与晋国为邻,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2002年在香港市场上发现了一件晋侯铜人,其胸腹部有铭文“惟五月,淮夷伐格,晋侯搏戎,获厥君 师,侯扬王于茲”,晋侯铜人铭文的发现说明了晋救霸难。在曲村墓地6197号墓葬发现过一件霸伯簋,这座墓葬的墓主为女性,霸伯簋发现于这座女性墓葬中绝非偶然,因此有人推测这位女性来自霸国,是霸伯之女,她的丈夫是6195号墓主,这两座墓葬都是东西向墓葬,墓主头向东,我曾经研究认为曲村墓地头向东的贵族是土著唐人的后裔,当然唐人也不是一个单纯的人群,应是以祁姓唐人为主体的可能含有多个姓氏的族群集团,像祁姓范氏和嬴姓赵氏在晋国早期可能都属于唐人集团。这件霸伯簋可能是作为陪嫁的嫁妆埋葬到霸伯女儿的墓葬中。这说明晋、霸两国族通婚,霸女嫁给晋国的唐人贵族而不是嫁给晋国国君,当然我们不排除也有霸国公主嫁给晋侯的可能,从燕国公主嫁到霸国来看,这种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只是目前还没有发现明确的证据而已。 另外,传世的青铜器——倗生簋的铭文记述了倗生与格伯(即霸伯)以马匹换田地的故事,从铭末的族氏铭文看,倗生当是妘姓琱人,倗生即倗的外甥,倗生的母亲是倗国人,倗生所在国与霸国为邻,若不排除妘姓琱人是晋国人的一部分,那么倗生完全可能是晋国人,除非在霸国周围还存在一个琱国。晋国和霸国的密切关系还体现在考古学文化间的一些相似点,例如车马坑都位于主墓以东,车马坑为东西方向,没有殉人和俯身葬,人骨的种群特征更为接近等。但遗憾的是,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在大河口墓地发现明确的与晋国有关的文物。 大河口墓地的青铜器铭文显示这里有一个霸氏族群,首领是霸伯。我们在大河口墓地看到更多的是周文化的影响和独立发展的印迹,它有独立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拥有独立的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它有自身的信仰意识,这样的族群就是西周的一个封国——霸国。我认为西周时期的采邑政治在各诸侯国是不存在的,那是东周时期发生在诸侯国的事实,因此,把霸国和倗国说成是晋国的采邑根本就是讲不通的,把这些小国说成是晋国的附庸国也没有什么道理。其实晋国作为晋南地区较大的侯国,可能是方伯。 大河口墓地1号墓 大河口1号墓随葬燕国青铜器上及铜卣上的“燕侯旨”铭文 同样有意思的是,我们在1号墓葬中并没有见到一例带有“霸伯”铭文的青铜器,但这座墓葬却随葬了大量的青铜兵器,没有发现那种梯形牌的串饰,因此我们推断1号墓的墓主人是男性。同时我们在1号墓随葬的青铜器上还发现了“燕侯旨”的铭文,我们已知燕国在北京市房山区的琉璃河遗址,而大河口墓葬所处的这一地带绝不可能是北燕国的所在。因此我们就大胆地提出了“霸国”的发现。后来2009年大规模发掘的时候,在1017号墓的青铜器上发现了一个清晰的“霸”字,也进一步地印证了我们的推测。 霸氏归属 仅凭这个“霸”字就能称国吗?它会不会是晋国的一部分呢?其实,在此之前我们发掘绛县横水倗国墓地的时候,已经对类似的问题进行了长期的思考,绝不是贸然地、想当然地提出一个标新立异、哗众取宠的热词。学术研究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它需要有长期的知识积累,特别是考古学,不仅需要一定知识的储备,还需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必备的理论修养。 绛县横水墓地 我们知道,绛县横水墓地发现了几十座大墓,其中还有三座带墓道的大墓,墓道在古代社会不是人们随便使用的东西,尤其是在礼制相对比较严格的西周,人们更不会随便使用。这些墓基本上都有独立陪葬的车马坑,大墓中大多随葬有丰富的青铜器、玉器等。从出土青铜器上铸造的铭文可以看出,倗国具有相对独立的外交和内政,它与周王室及其他国家有相互的往来关系,而且墓地的埋葬习俗显示他们的人群构成相对单纯,具有相对雄厚的实力。我们通过大河口墓地与曲沃县北赵村的晋侯墓地、绛县横水村的倗国墓地的对比中,发现在这里有埋藏丰富且有超过晋侯墓随葬品的墓葬,这里的大墓也有独立的车马坑,在大墓中还随葬有原始瓷器、金器等珍贵的外来品,这些物品不是一般贵族可以拥有和随葬的奢侈品。综合以上多个方面的因素,我们才敢确定这里应是一个独立的国家——霸国。 当然,也有相当一部分学者和专家认为“倗”和“霸”不是国家,他们认为倗和霸最有可能就是文献中记载的“怀姓九宗”中的两宗,也就是分赐给晋国的始祖唐叔虞的媿姓狄人。他们认为霸氏就是晋国的一个组成部分,甚至也有专家提出倗和霸都是晋国的采邑。他们推论的基础之一是大河口墓地的霸氏在晋国国都的附近,二是这两个人群都是或可能都是媿姓,正好可以与文献所记的“怀姓九宗”联系起来,因为媿与怀本来是相通的字。乍一看,这个说法似乎有一定道理,作为晋国的一部分也颇为合理。其实不然,晋国分封之时地方并不大,《史记·晋世家》记载为“方百里”,方百里的意思就是长百里、宽百里,古代的里比现在的里要小,当然分封的方百里绝对不会那么方正,但也不会漫无边际地大出很多。因为自原始社会以来,特别是新石器时代人群数量众多,从我国目前已知的各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数量即可窥见一斑。大禹会诸侯时万国林立,到商代还有几千个国家,周武王伐商时联合了八百诸侯会盟津,西周国家多至近两千个,可想而知,当时一个国家的面积和范围有多大。如果把倗、霸作为晋国的一部分,则已超出“方百里”的范围了,更何况还有几宗怀姓目前还没有发现。再者是在晋都翼,即天马—曲村遗址就发现有头向西的媿姓狄人的墓葬,其中也有贵族,这与《左传》上记载的“怀姓九宗”在翼都是相一致的。因此,我认为倗和霸应是拥有独立主权的小国,即便是像有些人提出的它们是附庸国,也必须承认他们是国。更何况西周时期的附庸国与后世的附庸国涵义有很大的区别。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