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报纸资料 报纸资料是研究晚清以来历史、特别是社会史、生活史、政治史等重要的研究资料。从1915年《新民周报》在泉州创办以来至1949年,民国时期泉州市区及其所属各县公开发行的大小报纸估计有70多家,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是《泉州日报》(泉州)、《福建日报》(泉州)与《民声报》(泉州)等。⑨这些地方报纸兼具地方性与跨国性,它们对泉州地方事务的报道和评价,是了解侨乡社会与人文的窗口。同时,记者对侨乡与跨国家庭的观察和报道为研究者了解留守女性的社会生活提供重要资料。 以《泉州日报》为例,该报1930年由国民党晋江党部创建,是民国时期泉州存在时间最长(19年)、影响较大的一家报纸。除了部分有关世界和中国局势的报道分析外,地方事务、社会动态的报道涉及泉州市区及泉属各县,而且占据主要报道焦点。⑩1939年以后《泉州日报》加大对华侨事务的报道。特别地,日报关注留守妻子的社会生活。部分对侨乡女性的报道和描写运用富有情色的字眼和题目,类似桃色新闻,研究者利用时要加以小心。虽然如此,这些报道常常揭示了侨乡女性“非正常”的婚姻生活状况和她们的应对措策。(11)以1948年1月17日报道《蔡玉守通奸案判徒刑八个月》为例,报道称: 去年六月间石狮大埔发生蔡玉守与王候通奸案一起。奸情败露后,玉守竟控其夫王海土重婚罪于地院,据称:渠现年廿七岁,彭田人,十七岁嫁与海土,婚后三个月,夫即渡洋,后生一女,现年九岁,因其夫不接济其生活费,十年来均赖娘家维持,而乃翁王局亦与人通奸,七月前夫由岷返国,始知在外已另娶番婆,惟其夫住址不明,故法院无从传讯,以玉守确有通奸,该案经地院查诬告罪名,昨经宣判有期徒刑八个月云。 这则报道虽然简单,却勾勒留守妻子祭玉守十年间的留守生活与挣扎:17岁嫁入夫家,3个月后丈夫出洋在外。蔡10年间没有收到丈夫的侨汇和音信,在家侍候公公、养育幼女,长期靠娘家接济。十年后丈夫回乡方知他已在外娶番婆。在长期与丈夫分居过程中,蔡玉守自己发生婚外情,暴露后反控丈夫重婚罪,法院却因缺乏海土地址无法进行调查,反指蔡“诬告”,并予以判刑。蔡玉守的经历显示侨乡跨国家庭部分留守女性寂寞、压抑和贫困的生活,以及权益无法得到保证的社会现实。(12) 与其他报道一起,报纸资料也显示侨汇流通之下侨乡繁荣景象掩盖下侨乡留守女性的真实生活图景,及她们与夫家、娘家和周围社群的关系。报纸刊登的源自侨乡女性的各类启事,一定程度上揭露她们的思维方式、内心考量和心声。除了《泉州日报》外,笔者也在《民声报》和《南光日报》(南安)发现数量颇多的跨国家庭留守妻子结束婚姻或家庭关系的启事。研究者利用启事资料需要辩别真伪,从而了解作为启事者的留守女性的婚姻生活或婚姻、家庭观念等。(13)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关于侨乡女性(包括侨眷妇女等)的新闻报道也不少。在20世纪50年代的社会主义过渡阶段,国家的主要任务是恢复国民经济和完成社会主义过渡。侨眷一方面提高了政治地位,合法权利受到宪法的保护。同时她/他们也是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对象。此时期对跨国家庭留守妻子的报道集中在侨办报刊如《侨乡报》等和一些专辑如《归侨侨眷归国学生先进事迹汇编》等。大部分报道具有鲜明的政治宣传色彩,但大体反映了社会变革时期侨乡女性的生活变迁。(14) (三)侨批资料 侨批是海外华人与家乡亲友(侨眷)的汇款、通信同体的文本,记录着海外华人所汇钱款、礼物及海外华人与中国亲友之间的联系沟通等。作为海外迁移过程中的文本记载,侨批资料反映了海外华人与中国亲友的跨国联系、社会经济关系和情感联结等,是双方在国际迁移过程中的叙述与情感表达。侨批资料是研究侨乡女性生活不可或缺的研究资料,特别是那些涉及女性的内容、女性书写或托人书写后寄出的信件直接揭露迁移过程中女性的经历、感受和情感表达,是构建侨乡女性史的珍贵资料。(15) 以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许建平先生收藏的一份侨批为例,这封信写于1947年夏天,是一位在菲律宾马尼拉的丈夫寄往晋江龙湖妻子的信,信中除了说明所寄钱款、物品数量外,丈夫用一种语重心长的口气嘱咐妻子要尽儿媳之责,照顾婆婆,叮咛她要与家人相处和谐,“勿与家人有所争执,或虚荣人生”,并要妻子意志坚定,鼓励她向着“新生活轨道前进吧,前面是光明的”。此信反映了男性移民与留守女性的密切关系。 侨批笔墨之间流露的感情和所议事情显示了海外迁移过程中男女两性的合作与冲突,反映了迁移作为家庭策略在执行过程中双方的牺牲和取舍、体现了海外迁移对女性生活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利用这类资料的一个明显缺陷是来批与回批常常分离保存,难以一并利用等。(16)随着2012年5月侨批档案人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和2013年6月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相信会有更多侨批资料得到较好的收集、保存和利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