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专门史与整体史 >

构建中国侨乡女性史:资料与方法的探讨(3)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 沈惠芬 参加讨论

    (四)文史资料
    文史资料是少数记载侨乡女性生活的文字记录之一。如果说侨批资料直接保存彼时彼地海外迁移过程中个人的经历、思想和情感,那么文史资料则是多年以后的记忆遗产。记忆是有选择性的,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淡忘、加强或扭曲过程之中的内容、细节与色彩,所以利用文史资料时也需要甄别。地方文史资料记载了许多20世纪地方情况、事件和人物,其中一部分涉及侨乡女性。特别是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南洋华人与中国家乡失去联系,作为侨乡经济主要来源的侨汇几乎断绝,女性成了家庭的顶梁柱,她们被迫大批走出家门从事社会经济活动,支持家庭经济达数年之久(许多人实际更久)。(17)这段侨乡集体经历后来被记录并载在文史资料上,如陈天瑞的《抗日战争时期侨属生活情况》(18)、洪祖良的《抗日时期侨乡经营私盐实况》(19)与《菲岛沦陷时期晋江华侨眷属的生活境况》,(20)以及周海宇的《官逼民反,侨眷请愿》(21)等。这些文史资料与上文提到的其他文字资料和下文将提到的口述历史访谈资料相互呼应、佐证,从而为构建战争期间跨国家庭生活与侨乡女性史提供了可能。
    (五)期刊
    晚清以来,由于华侨对中国事务的广泛参与和贡献,华侨作为一种有价值的资源为中央和地方政府所重视(文革期间是另一种体现)。(22)为了争取、保持和加强与华侨的联系和沟通,侨乡各地出版了许多地方期刊。在福建,《福建与华侨》和《闽侨月刊》分别在1938年和1939年创刊,成为报道海外福建籍华人和福建侨乡、侨眷的主要期刊,从中可以观察到侨乡女性作为侨眷在地方政治上的地位和部分社会生活。(23)此外,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福建侨务工作通讯》等的出版为了解侨乡社会变革对侨乡女性的影响提供了资料。
    民国福建还出版其他专刊如《福建妇女》、《新福建》等,陈月英的《南安侨眷妇女的转变》和苏苏的《永春妇女》描绘了侨乡女性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自力更生的新形象,对她们在妇女运动方面取得的成绩予以肯定。(24)
    (六)地方志书、族谱、墓志铭和华侨志
    这些颇具地方性的资料亦是研究侨乡女性的重要资料。以道光《晋江县志》为例,在其《烈女传》中,可以粗略了解跨国家庭丈夫出洋后留守妻子的生活概况。例如:“黄氏,陈章宪妻,章宪死吕宋”(《节烈》);“陈氏,蔡国龙妻,生孩数周,国龙往吕宋。氏贫苦抚儿,年二十往吕宋寻父,归与氏双白聚首”(《名媛》)。又如“颜氏,夫经商暹罗不返,家计萧然”(《节孝》)。(25)
    有关侨乡女性的记述更多地出现在族谱中。在闽粤地方存有数量颇多的族谱,涵盖丰富的有关海外迁移的信息。对个体移民的记述内容往往包含其婚配及生育情况、家庭成员出洋时间、海外经历、与故乡故国的联系等,对较有建树者还有专门列传或纪实人谱。(26)因此,这些有关男性移民的记述往往包含留守女性的信息。有关此类资料已经部分整理、收集在庄为玑和郑山玉主编的《泉州谱牒华侨资料与研究》(上、下册)中。笔者举一则资料为例,永春《桃源前溪周氏族谱》中记载:“……(敬辣)娶颜氏,于归后,越年夫远出外夷,氏孤灯自守四十余年,代夫事翁姑甚谨。螟一子,及长娶妇,颇能克意承志,得姑欢……”(27)
    在一些墓志碑文中也存有侨乡女性的资料,陈盛明先生就为我们提供了有关这方面的几则宝贵资料,相信经过发掘会有更多资料发现。(28)
    县志、族谱、墓志铭的记述不但保留了侨乡女性的有关资料,提供她们在海外迁移过程中的部分经历;而且显示地方政府、宗族、家庭以或以立节烈为名、或以收入族谱、刻入墓志铭为励,一定程度上鼓励女性牺牲自我、保全家庭,维护地方、宗族、家庭利益的野心或努力。了解这种企图和目的对考察侨乡女性身处的社会环境大有裨益。
    此外,20世纪80年代以来,广东、福建、广西等省、地、市、县各级机构出版的华侨志,这些颇具地方特色的志书往往阐述海外迁移史和华侨华人的经济发展等,其中侨乡部分涉及侨眷历史,(29)许多资料可为侨乡女性史的研究提供参考。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