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镇江 张剑 除了宋文化崇尚“黑”受到较高的礼遇外,黑釉瓷在中国陶瓷史上往往被人遗忘,很少受到人们的青睐,但黑釉瓷在中国的瓷器历史长河中,是不能绕过的风景,今天,我们就来欣赏镇江博物馆收藏的一件黑釉瓷器——永元十三年(101)黑釉瓷小罐。 这件黑釉瓷小罐,1973年在丹阳县大泊公社瓜渚大队东汉永元十三年墓出土。罐高3.7厘米,口径3.5厘米,底径2.2厘米;圆唇,直颈,鼓腹,腹下内收,平底;胎紫褐色,全器施釉,底部无釉,釉层丰厚,釉面滋润,色黑如漆。值得注意的是,小罐颈部饰有两个对称穿孔,可系绳以挂,应为鸟食罐。 中国人以鸟类为宠,散见于各类书卷。史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养鸟之风。屈原《楚辞·九章·怀沙》云:“凤凰在笯兮,鸡鹜翔舞。”《晏子春秋》有“晏子谏因鸟杀人”典故传世。《说文解字》释:“笯,鸟笼也”,古代称鸟笼为“笯”。《李义山杂纂》载:“至汉而养鹦鹉者纷纷矣”,可见汉代养鸟之风十分风行。三国时,鸟儿成为诗人歌咏的题材,魏文帝曹丕和文学家王粲各有《莺赋》一篇,写的便是笼莺。唐宋时代,鸟笼已相当精致,在文人的诗歌里屡被提及,敦煌莫高窟发现的唐代曲子词《鹊踏枝》载:“叵耐灵鹊多谩语,送喜何曾有凭据?几度飞来活捉取。”可见以养鸟为观赏、娱乐之事,源远流长,由来以久。此鸟食罐亦是汉代养鸟之风的佐证。 黑釉瓷器通常以氧化铁作呈色剂,釉料中三氧化二铁的含量在3%以上,在青瓷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出现时间约略在东汉中、晚期。但是由于当时烧造的釉色为深褐绿色乃至黑色,釉层薄厚不均,常有蜡泪痕,并在器表的底凹处聚集着很厚的釉层,所以早期的黑釉瓷器成功作品发现并不多。这件黑釉瓷小罐形体较小,看上去好像不起眼,但它在冯先铭《中国陶瓷史》一书中,被称为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有纪年可考的黑釉瓷器,在黑瓷的现有发现谱系中是不可不提的一件代表作品。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