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4月7日,伪满鸦片专卖公署公布第一号布告,规定鸦片栽培区域及面积,并指定热河为鸦片重点栽培区域。日伪当局使用飞机在辽西地区上空散发传单,极力宣传栽种罂粟的好处,并公布奖励办法,诱使农民借贷种植罂粟:凡种罂粟超过5亩者,除免交土地税外,还免除服兵役;对种植五谷杂粮的农民,每亩贷款7角,年息为7﹪;种植鸦片者,则每亩可贷款2元,年息为2.3﹪。 伪满政府在东北建立许多毒品加工厂,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奉天专卖署工厂。1934年,伪满政府投资16.2万元,在奉天市(今辽宁省沈阳市)郊外的上木厂,开始建立鸦片烟毒制造工厂,1935年10月竣工。为避免遭到社会舆论的指责,该工厂对外称为“奉天专卖署工厂”。 奉天专卖署工厂起初隶属于伪满政府鸦片专卖公署,后改归专卖总局,1940年又改归禁烟总局管辖。该厂设厂长1名,厂长之下设庶务科、计划科、化验科,此外还有事务室、仓库、锅炉房等。该工厂有500多名工人,女工占70﹪,共有四个生产车间,即煎熬车间、制造车间、包装车间、麻药车间。其主要设备为三台机器,大小铜锅四五十个,用以制造鸦片膏、吗啡和海洛因等多种毒品。 据有关史料记载,奉天专卖署工厂每年生产鸦片膏达888万两。当时,鸦片烟膏“规格品”的价格是每包1克,售价0.7元。如果按照“规格品”售价计算,每年总价值高达三亿一千零八十万元之巨。再加上吗啡、海洛因等其他毒品,利润就更大。1936年,该厂研制出一种新鸦片烟膏,颇为畅销。1937年,伪满政府投资60万元,对该工厂进行扩建,不但增添了多项设备和各种机械,而且增加了人员。1938年起,伪满政府拨出200万元预算,用三年时间,再次对工厂加以扩充,增建烟膏车间、蒸汽车间、研究室、分析室及仓库等,对机器设备也进行了更新。改建后,奉天专卖署工厂不但能够大量生产鸦片毒品,还能够进行毒品药理分析和新成分的试制提纯等工作。 给东北带来深重灾难 在毒品销售方面,伪满政府采取指定鸦片批发人和鸦片零卖人的方式。当时,伪满洲国将鸦片销售分为十个区,即奉天区、锦县区、辽阳区、安东区、辽源区、新京区、吉林区、滨江第一区、滨江第二区、龙江区,每区指定一名鸦片批发人。伪满政府指定的鸦片批发人共计10人,还指定600名鸦片零卖人。欲成为鸦片批发人和鸦片零卖人者,须根据规定的条件自我报名,被官方指定后,须缴纳一定数额的保证金。为扩大销售,伪满政府指定的鸦片零卖人实际上达到1000余名。 1939年3月20日,驻奉天的美国总领事向日本政府发出一份关于“满洲国”1939年预算的报告,其中写道:“销售鸦片日益成为‘满洲国’仅次于关税收入的主要财源。去年专卖机构为其企业收购的鸦片总值为3265.3万日元,而这一年的总值等于4347万日元。每个男人、女人和孩子从自己不高的生活费中为鸦片花掉3日元。”由此可知,鸦片的销售所得成为伪满洲国仅次于关税的第二大收入。除伪满政府的官方销售渠道外,鸦片走私也十分严重。为垄断鸦片收入,伪满政府曾经制定《鸦片缉私法》。不过,有些缉私人员往往与走私者相互勾结。尽管如此,每年查获的走私鸦片仍在20万两以上。 正如伪满洲国国务院总务厅次长谷次亨战后供述,日本之所以在东北推行鸦片政策,其目的是“一面毒害中国人民,一面由此获取高额利润,以供给日本侵略战争”。据伪满官方资料统计:从伪满洲国实行鸦片专卖政策到日本无条件投降,东北地区吸毒者高达274.5万人,因吸毒而死亡者为17.9万人,实际人数远远超出这一数字。日本侵略者实行的鸦片毒化政策给东北地区带来深重灾难,鸦片吸食之风像瘟疫一样四处泛滥,极大地损害了东北人民的身心健康。 (作者单位:辽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