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史研究兴起于20世纪60、70年代的美国。由于其研究对象、历史研究的观念和视角新颖,全球史研究在80、90年代借助于全球化的浪潮在全球的影响大增,并在1995年的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上以“‘全球史’是否可能?”这样一种设问的方式进入国际史坛主流。 全球史学者以反对西方中心主义为已任,主张从月球上观察地球,符合力图破除欧洲中心论的中国历史学者的心意。同时,由于全球史研究强调对跨文化互动的研究,吻合了吴于廑世界史体系构想中关于“横向联系”的思想。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全球史研究在中国没有经历“是否可能”这类质问,便很快地发展起来。如果以首都师范大学全球史研究中心成立为起点,中国历史学者有计划、系统地引进、学习和研究全球史也已有了十年的时光,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如今,中国的很多历史学者即使不是专门研究全球史,有时也会用全球的视角审视一下自己的领域。可以说,我们或多或少都是全球史学的受益者。 不过,现在到了该结束“拿来主义”的时候了,全球史在中国未来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本土化程度,即它与中国历史学原有的话语体系之间的相互适应性,这对于全球史将来到底是成为中国的世界史体系中的重要理论和方法论资源,还是仅仅发展为一个专门性的历史研究方向,具有重要的意义。 全球史的本土化需要经受学术批评,经历与“是否可能?”相类似的质问 我们要面对的基本问题包括: 第一,反对欧洲中心论与“去”资本主义。 全球史学者一反西方长期形成的以欧洲为中心来阐述世界历史趋势和组织世界历史知识体系的传统,形象地提出要站在月球来看地球,表明全球史研究超越西方中心主义的立场。这方面最有代表性的成果便是对近代早期西欧崛起的新认识。根据全球史观,西方的兴起不再是其自身发展的结果,反而,近代早期的西欧在经济上远远落后于亚洲。西方人只是用美洲的白银才买到了登上亚洲经济发展快车的车票。西方在与东方的竞争中胜出,是18世纪以后的事情。这种解释比过去的西方历史学者处心积虑地从西方内部寻找其崛起的原因,历史视野更加广阔,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欧洲中心主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