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从开罗到万隆:战后东亚秩序的缘起(1943-1955)(6)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史学集刊》2015年第6期 牛军 参加讨论

    注释:
    ①参阅Melvyn P.Leffler and Odd Arne Westad eds,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The Cold War,Cambridge:Cambridge Press,three volumes,2011; Odd Aren Westad,The Global Cold War:Third World Interventions and the Making of Our Time,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7; Michael H.Hunt and Steven I.Levine,Arc of Empire,Americas Wars in Asia from the Philippines to Vietnam,Chapel Hill: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2012.
    ②参考著作:牛军:《冷战与新中国外交的缘起1949-1955》(修订版),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美]约翰·刘易斯·加迪斯著,潘亚玲译:《长和平:冷战史考察》,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11年版;[美]梅尔文·P.莱弗勒著,孙闵欣译:《人心之争:美国、苏联与冷战》,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资中筠主编:《战后美国外交史——从杜鲁门到里根》上册,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版;资中筠:《追根溯源:战后美国对华政策的缘起与发展(1945-1950)》,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时殷弘:《敌对与冲突的由来——美国对新中国的政策与中美关系(1949-1950)》,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赵学功:《巨大的转变:战后美国对东亚的政策》,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于群:《美国对日政策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林利民:《遏制中国:朝鲜战争与中美关系》,时事出版社2000年版。
    ③[美]舍伍德著,福建师范大学外语系编译:《罗斯福与霍普金斯:二次大战时期白宫实录》,下册,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325-326页。
    ④参阅Cordell Hull,The Memoirs of Cordell Hull,New York:Macmillan Co.,1948,pp.1586-1587.
    ⑤[英]安东尼·艾登著,瞿同祖,赵曾玖译:《艾登回忆录》中册,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第687页;Sumner Welles,Seven Times that Shaped History,New York:Harper and Brother Publisher,1951,p.186.
    ⑥秦孝仪主编:《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第三编(1),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1981年版,第159-160页。
    ⑦丘吉尔著,吴万沈译:《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第4卷,南方出版社2003年版,第504页。
    ⑧[美]W.艾夫里尔·哈里曼、伊利·艾贝尔著,南京大学历史系和英美对外关系研究室译:《特使:与丘吉尔、斯大林周旋记》,三联书店1978年版,第264页。
    ⑨世界知识出版社编:《国际条约集(1934-1944)》,世界知识出版社1961年版,第403页。
    ⑩《德黑兰雅尔塔波茨坦会议记录摘编》编译组编:《德黑兰雅尔塔波茨坦会议记录摘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447-451页;The U.S.Department,ed.,Foreign Rela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FRUS afterhere),Diplomatic Papers:The Conferences at Cairo a Tehran,1943,D.C.:GPO,1961,pp.484-486.
    (11)世界知识出版社编:《国际条约集(1934-1944)》,第407页。
    (12)参阅陶文钊、杨奎松、王建朗:《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对外关系》,中共党史出版社1995年版,第375-376页。
    (13)参阅牛军:《开罗会议与战时中美关系》,《抗日战争研究》编辑部编:《1945-1995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纪念集》,《近代史研究》杂志社1995年版,第359页。
    (14)Chales F.Romanus and Riley Sunderland,Stiwell Mission to China,Washington D.C.:GPO:1953,pp.328,331.
    (15)参阅牛军:《从赫尔利到马歇尔:美国调处国共矛盾始末》,东方出版社2009年版,第45-47页。
    (16)Sumner Welles,Seven Decisions That Shaped History,New York:Harper Press,1950,p.151.
    (17)John Paton Davies,Dragon by the Tail:American,British,Japanese,And Russian Encounters with China and One Another,New York:W.W.Norton and Company,1972,p.299.
    (18)《中共中央关于外交工作的指示》,1944年8月18日,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4册,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版,第314-318页。
    (19)《毛泽东、刘少奇关于我当与美军合作的方针问题给张云逸、饶漱石、曾山等的指示》,1944年9月9日,参阅逢先知主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中卷,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544页。《中央军委关于苏浙皖发展给华中局电》,1944年10月24日;毛泽东:《准备力量向苏浙地区发展》,1944年11月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中共中央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军事文集》第二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733页。
    (20)赫尔利调处国共矛盾的具体内容,参阅牛军:《从赫尔利到马歇尔》,第51-66页。
    (21)FRUS,Diplomatic Papers:The Conferences at Cairo and Tehran,1943,pp.565-568,869.
    (22)世界知识出版社编:《国际条约集(1945-1947)》,世界知识出版社1959年版,第8-9页。
    (23)世界知识出版社编:《国际条约集(1945-1947)》,第78页。
    (24)Feis Herbert,The China Tangle:The American Effort in China from Peal Harbor to the Marshall Mission,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53,pp.328-329.
    (25)FRUS,1945,China,pp.969-970.
    (26)《延安总部命令第二号》,1945年8月11日,《解放日报》,1945年8月12日。
    (27)牛军:《从赫尔利到马歇尔》,第101页。
    (28)参阅方连庆、王炳元、刘金质主编:《国际关系史(战后卷)》上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8页。
    (29)可参阅牛军:《冷战与新中国外交的缘起(1949-1955)》,社科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103-107页。
    (30)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结论》,1945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在七大的报告和讲话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第218-219页。
    (31)《中央关于迅速进入东北控制广大乡村和中小城市的指示》,1945年8月29日,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5册,第257页。
    (32)《中央关于全力控制东北拒止蒋军登陆着陆给东北局的指示》,1945年10月28日,第388-389页。
    (33)《中央关于东北情况及与苏军代表谈判问题的通报》,1945年9月14日,参阅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刘少奇年谱》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490页。
    (34)《中央关于确定向北推进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致中共赴渝谈判代表团电》,1945年9月17日,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5册,第278-2795页。
    (35)"The Ambassador in the Soviet Union(Harriman)to President Truman and the Secretary of State," 14 August 1945; "The Secretary of State to the Ambassador in the Soviet Union(Harriman)," August 22,1945-7 p.m.; "The Ambassador in the Soviet Union(Harriman)to the Secretary of State," August 24,1945,FRUS,1945,Vol.7,The Far East:China,pp.973-974,979-980,981.
    (36)《甲乙关于抽调主力卅万控制东北致丙丁电》,1945年10月5日,参阅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刘少奇年谱》上卷,第509页。
    (37)《东北局关于与苏军交涉经过给中共中央的报告》,1945年10月8日;《辰兄态度积极关系皆好》,1945年10月25日。
    (38)《中央关于集中主力拒止蒋军登陆给东北局的指示》,1945年10月19日;《中央军委关于11月份作战部署的指示》,1945年11月1日;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5册,第364-365、394-396页。
    (39)《要求苏联红军再留驻热河两个月》,1945年10月25日;《与国民党会谈方针及要求苏军缓撤》,1945年10月26日;参阅《彭真传》编写组编:《彭真年谱》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303页。
    (40)《彭真传》编写组编:《彭真年谱》上卷,第312-313页。
    (41)《杜鲁门总统关于美国对华政策的声明》,1945年12月15日,《中美关系资料汇编》第一辑,世界知识出版社1957年版,第628页。
    (42)《满洲不许作战》,1945年11月20日。
    (43)“美英苏三国外长间谈话备忘录”,1945年12月23日,复旦大学历史系中国近代史教研组编:《中国近代对外关系史资料选辑》下卷,第二分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322-323页。
    (44)“莫斯科会议的讨论”,《中美关系资料汇编》,第一辑,第185-186页。
    (45)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周恩来年谱(1898-1949)》,中央文献出版社·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665、668页;《中央关于东北局势及作战问题给林彪、彭真同志的指示》,1945年5月15日;《中央关于时局及对策的指示》,1946年5月15日;《中央关于发表纪念“七七”宣言后对美国及国民党斗争问题的指示》,1946年7月6日,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6册,第161-163、230-231页。
    (46)《中央关于停战、受降、恢复交通等问题给重庆代表团的指示》,1946年1月2日;《中央关于英国苏联参加国共谈判问题的指示》,1946年1月3日。
    (47)毛泽东:《关于对外订立有借有还商业性协定问题》,1948年5月28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99页。
    (48)参阅牛军:"The Origin of the Sino-Soviet Alliance," in Odd Arne Westad ed.,Brothers in Arms: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Sino-Soviet Alliance 1945-1963,Washington,DC:Woodrow Wilson Center,1998,pp.64-65.
    (49)裴坚章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1949-1956)》第1册,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版,第17-18页。
    (50)《毛泽东关于周恩来去苏联参加谈判问题给中共中央的电报》,1950年1月2日、3日,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95-96、97页。
    (51)刘少奇:《关于云南军情和援助越南问题给毛泽东的电报》,1949年12月24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第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226-227页。
    (52)刘少奇:《关于允许越南军队必要时到我国境内躲避等问题的电报》,1950年1月1日、6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第1册,第270-271页。
    (53)刘少奇:《关于胡志明访问中国和苏联的电报》,1950年1月、2月,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第1册,第421-426页;《毛泽东、周恩来为问候胡志明给刘少奇的电报》,1950年2月1日,中共中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册,第254页。
    (5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刘少奇年谱》下卷,第245页。
    (55)世界知识出版社编:《国际条约集(1945-1947)》,第125页。
    (56)FRUS,1946,Vol.Ⅶ,p.744.
    (57)苏联与北朝鲜关系的最新研究,可参阅沈志华:《苏联与北朝鲜政权的建构(1945-1949)》,《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2015年第3期。
    (58)《科瓦廖夫关于毛泽东与金一会谈的情况致斯大林电》,1949年5月18日,沈志华编:《朝鲜战争:俄国档案馆的解密文件》上册,台北:台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2003年版,第189-190页。
    (59)《毛泽东通过科瓦廖夫给斯大林的报告》,1949年6月12日,存华东师大国际冷战史研究中心资料室:NO.16525.
    (60)《葛罗米柯关于向毛泽东转交史达林的答复致科瓦廖夫电》,1949年11月5日,沈志华编:《朝鲜战争:俄国档案馆的解密文件》上册,第276页。
    (61)《斯大林与毛泽东的会谈记录:中苏条约和台湾问题》,1949年12月16日,沈志华主编:《俄罗斯解密档案选编,中苏关系1949.3-1950.7》第二卷,东方出版中心2015年版,第175-178页。
    (62)《斯大林关于同意会晤金日成讨论统一问题致什特科夫电》,1950年1月30日,沈志华编:《朝鲜战争:俄国档案馆的解密文件》上册,第336页。
    (63)《什特科夫关于金日成提出向南方发动进攻问题致维辛斯基电》,1950年1月11日,沈志华编:《朝鲜战争:俄国档案馆的解密文件》上册,第305页。
    (64)刘少奇:《军委同意第四野战军中朝鲜官兵会朝鲜的报告》,1950年1月,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第1册,第319-321页。
    (65)《什特科夫关于朝鲜同意接收中国人民解放军中朝鲜族人电》,1950年1月11日,沈志华编:《朝鲜战争:俄国档案馆的解密文件》上册,第281页。
    (66)《罗申关于金日成与毛泽东会谈情况的电报》,1950年5月13日,沈志华编:《朝鲜战争:俄国档案馆的解密文件》上册,第383页。
    (67)《史达林关于同意朝鲜同志建议致毛泽东电》,1950年4月14日,沈志华编:《朝鲜战争:俄国档案馆的解密文件》上册,第384页。
    (68)《什特科夫关于金日成访华计划致维辛斯基电》,1950年5月12日,沈志华编:《朝鲜战争:俄国档案馆的解密文件》上册,第381-382页。
    (69)资中筠主编:《战后美国外交史——从杜鲁门到里根》上册,第142页。
    (70)George Kennan,Memoirs,1925-1950,Boston:Atlantic-Little,Brown & Co.,1967,pp.374-5,381.
    (71)FRUS,1948,Vol.1,pp.523-525.
    (72)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1949-1959)》第八卷,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5年出版,第162页。
    (73)参阅于群:《美国对日政策研究》,第105-107页。
    (74)NSC48-1,NSC48-2,转引自资中筠主编:《战后美国外交史——从杜鲁门到里根》上册,第119-120;参阅于群:《美国对日政策研究》,第135-136页。
    (75)参阅资中筠主编:《战后美国外交史——从杜鲁门到里根》上册,第156-157页。
    (76)FRUS,1947,Vol.Ⅵ,pp.485-487,537-543,700-702.
    (77)《对日和约问题史料》,人民出版社1951年版,第39-42页。
    (78)参阅方连庆、王炳元、刘金质主编:《国际关系史(战后卷)》上册,第171页。
    (79)FRUS,1949,Vol.Ⅶ,Part 2,p.854.
    (80)宫泽喜一:《东京——华盛顿会谈秘录》,世界知识出版社1965年版,第29-30页;FRUS,1949,Vol.Ⅶ,Part 2,pp.854,1195-1196.
    (81)FRUS,1949,Vol.Ⅶ,Part 2,pp.1227-1228.
    (82)FRUS,1949,Vol.Ⅶ,pp.1281-1282,1293-1296.
    (83)参阅《战后世界历史场边》编委会编:《战后世界历史长篇(1947)》第3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200-201页。
    (84)FRUS,1947,Vol.6,pp.917-918.
    (85)牛军:《冷战与新中国外交的缘起(1949-1955)》,第183页。
    (86)参阅沈志华、李丹慧:After Leaning To One Side:China And Its Allies in The Cold War,Washington D.C.:Woodrow Wilson Center Press and 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2011,pp.98-99.
    (87)《苏联外交部关于朝鲜战争的背景报告》,1966年8月9日,沈志华编:《朝鲜战争:俄罗斯档案馆的解密文件》下册,第1349页。
    (88)《苏联部长会议关于战俘遣返问题给各方发出指示的决议》,1953年3月19日,沈志华编:《朝鲜战争:俄罗斯档案馆的解密文件》下册,第1295-1300页。
    (89)《金日成元帅、彭德怀将军致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函》,1953年3月28日,《人民日报》,1953年3月29日。
    (90)《周恩来外长关于朝鲜停战谈判问题的声明》,1953年3月30日,《中美关系资料汇编》第二辑,上,世界知识出版社1960年版,第1113页。
    (91)《史达林与周恩来的会谈记录》,1952年9月19日,沈志华主编:《朝鲜战争:俄国档案馆的解密文件》,下册,第1129页。
    (92)《为争取世界和平而斗争到底——拥护世界和平理事会的伟大决议》,《争取早日缔结和平公约》,《人民日报》,1951年2月28日,3月4日。
    (93)《一周电报汇编第八十三期(关于亚洲五国总理会议问题)》,1954年4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档案馆:102-00212-06。
    (94)参阅牛军:《冷战与新中国外交的缘起(1949-1955)》,第406-407页。
    (95)《毛泽东关于中国代表团参加会议方正针政策的讲话(节录)》,1954年7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档案馆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档案选编(第一集)1954年日内瓦会议》,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年版,第185页;金冲及主编:《周恩来传》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189页。
    (9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周恩来年谱(1949-1976)》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397页。
    (97)《周恩来离开日内瓦时发表的声明》,1954年7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档案选编(第一集)1954年日内瓦会议》,第484页。
    (98)王绳祖:《国际关系史(1949-1950)》第八卷,第237页。
    (99)王绳祖:《国际关系史(1949-1950)》第八卷,第237页。
    (100)王绳祖:《国际关系史(1949-1950)》第八卷,第240页。
    (101)刘少奇:《论国际主义与民族主义》,《人民日报》,1948年11月7日。
    (102)《告总理访印》,1954年6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档案馆藏:203-00005-02(1)。
    (103)《总理访印目的及计划》,1954年6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馆藏:203-00005-02(1)。
    (104)牛军:《冷战与新中国外交的缘起(1949-1955)》,第466-467页。
    (105)毛泽东:《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一个长期的方针》,1954年12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版,第177-186页。
    (106)刘少奇:《在党的全国会议上的发言》,1955年3月22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和中央档案馆编:《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第七册,第129页。
    (107)陆诒:《亚洲地区新形势》,新知识出版社1955年版,第53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