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日来,霸占各路媒体头版头条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京举办,各国一起共商合作大计,共建合作平台,共享合作成果。 今天,小编要推荐的这个讲座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一带一路”的宏图构想。这场讲座的讲师是战斗在新疆科考一线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新疆考古队队长巫新华老师。 你可曾想过,为何新疆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 你可曾想过,中国神话故事的昆仑为何在远离中原的新疆? 你可曾想过,清末穷全国之力收复西域设立“新疆省”的终极原因? 两千多年前的新疆是东西文明交流传播的重地,对中国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进程打下深深的烙印。 让我们跟随巫新华老师的脚步,踏上新疆之行,重新发现新疆。 新疆文化的前世今生 1、拜火教 拜火教,产生自以帕米尔、天山、昆仑山为核心的新疆区域。拜火教仪规里边最核心的是洁净,甚至连个人生活起居的细节,都会有非常详细的规定。拜火教认为火焰是最神圣的,圣火绝对不能够被玷污。所有的教徒面对圣火做祈祷和礼拜的时候,为了避免自身的呼吸气体和口腔的飞沫接触到圣火,教徒会将双手手掌举到嘴前边,这是拜火教教徒祈祷时候最基本的一个仪规要求。伊斯兰教后来完全接受了拜火教的祈祷仪式,但这种继承和伊斯兰教教义的实质性内容没有关联,完全是一种历史文化的传承,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 我们今天戴的口罩也是由拜火教发明的。 阿姆河宝藏金器为公元前6-5世纪文物,多与拜火教有关,发现于阿富汗的阿姆河上游地区,现收藏在大英博物馆。此为伺火祭司-派提达纳所戴口罩。 拜火教影响了全世界所有的后续宗教。摩尼教的东西,主要是拜火教的。最有意思的是佛教很多东西也来源于拜火教,比如佛祖说服了一个以拜火教教主为首的僧众皈依佛教,从此佛教就有了第一个僧团,佛教的第一个寺院也是拜火教教主免费送给佛祖的。现在所有的泼水节日、掌灯节日,包括元宵节都来自于拜火教。数字“七”的崇拜文化遍及欧亚,进入宗教殿堂也是拜火教的首创。从那以后犹太教教堂、基督教教堂、伊斯兰清真寺台阶等规制都是“七”。还有西方文化里带翅膀的这种精灵形象,也多与拜火教的传播有关联。如此看来,人类早期文化的发展实际上是在交流中成长,在交流中发展。 巫新华老师还介绍了一个考古新发现。 帕米尔高原的墓群遗址 2013年,他带领科考队在帕米尔高原做考古发掘工作时发现了人为铺设的巨大黑白石条墓群遗址。半个拳头大小的黑色、白色鹅卵石,铺在地上组成一条一条放射线,都是单一方向。最初发现这个大面积放射线条时,他并没有意识到这是拜火教文化,只觉得与祖先早期的太阳崇拜文化有关系。与巫新华老师同去的其它学科的朋友,让他判断年代,他说距今2500年左右,这和后来的测年数据完全吻合。 墓群遗址的航拍影像模型 墓群的黑白石条不仅仅是表达光线明暗,同时还和《阿维斯塔》(伊朗最古老的文献)拜火教教义,以及一些早期天文现象有直接的关联。 墓地地表石方向与太阳方位 黑白石条向东一侧指向是夏至日,是整个帕米尔高原白昼最长的那一刻,是太阳出来的方向。 本次考古出土的7颗天珠 这七颗天珠是我国出土年代最久远的七颗天珠。周圈的六个都是管珠,中间的一个实际上是圆珠,板状的圆珠,板珠中间的图案是一个火坛的剖面图案。通过这个遗址的考古发掘和考古研究工作,巫新华老师解决了学术界多年来被神话的“天珠的起源”问题。天珠起源于拜火教,有对称的黑、白线条,白色线条居中,表达崇尚光明和白色。另外,天珠的黑白线条环绕在管珠上形成一个圆形图案,这便涵盖了拜火教最典型的三样东西:光明(白色)、黑暗(黑色)和太阳(圆形)。这不但解决了天珠起源的问题,也解决了西藏苯教、藏传佛教里大量使用天珠的早期文化来源。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