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古学 > 随笔 >

南山博物馆收藏一件秦始皇平定岭南的兵器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中国文物报》 戚鑫 参加讨论

    2016 年3 月,深圳市南山博物馆征集到一件流散在社会上的战国晚期铭文戈,经追寻出处,藏家说是在广东北江三水河段,经捞沙工打捞出水。三水,位于珠江三角洲西北端,因西江、北江、绥江三江在境内汇流而得名。
    戈体瘦长,器表颜色青黑,包浆很好,因长期在水中浸泡所致。援瘦长,微上扬,呈弧曲状,援锋为尖叶形,中脊隆起,未形成凸棱;内为长方形,内中有一长条形穿,上下缘平直,后缘下斜,上、下、后三方均具利刃,锋芒依旧;胡较长,阑有三穿,下阑突出。胡侧和内的正反两面共刻有21 个铭文,除内背面的“析”字凿刻较粗较深外,其余细如发丝,很难辨认。通长22.6、援长13、胡长11.5、宽3、厚0.72 厘米。
    我们请中国著名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容庚和商承祚先生的研究生、曾任中山大学古文字学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张振林教授考证。张振林教授愉快地接受了我们的委托,经过一个多月的研究,破解出尘封2000 多年的密码。
    正面胡铭:“七年,令韩阳,雍氏右库工师備所,冶集事。”七年,为韩桓惠王七年(公元前266 年)。令,长官。韩阳,长官名。雍氏右库工师,按惯例,“雍氏”二字应置于“令”字之前,“右库工师”是令的下属工官,可不再冠地名;工师二字合书,是战国时的用字习惯。備所,工师名。冶,冶铸工。集事(?),工名。
    正面内铭:“雍氏”。尾端另有随意的二刻画,非字。雍氏,驻守军所在地名,含雍氏部队军士所用之意。
    背面内铭:崤山。析(后刻)。
    此戈与河南新郑郑韩故城出土的Ⅲ式戈相似(郝本性:《新郑“郑韩故城”发现一批战国铜兵器》,《文物》1972 年第10 期)。“物勒工名”内容刻于胡上及其工官等级名也与其他韩戈相同,最重要的是铭中所说的“雍氏”,即为韩国当时的都城,其地在今河南省禹州市。
    桓惠王七年(前266 年),韩国公子韩阳曾任都城雍氏令,监督铸造过一批铜戈;后来被派率军驻守三川,包括崤山。戈为韩阳督造,于是张振林教授将其命名为“韩阳戈”。韩阳戈初归“雍氏”驻军使用,后来,随军到崤山戍守多年,被加刻了潦草的“崤山”二字;三川之役(前249 年) 或秦灭韩(前230 年)时,戈为秦虏获;秦人携戈在析驻守期间,又被加刻了粗厚端庄的秦篆“析”字。此后,秦始皇统一岭南,韩阳戈随秦军挥戈南下。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秦始皇统一中原六国后,发五十万大军向岭南进攻。《淮南子·人间训》记载:秦始皇“使尉屠睢发卒五十万为五军:一军塞镡城之岭,一军守九嶷之塞,一军处番禺之都,一军守南野之界,一军结余干之水。三年不解甲弛弩,使监禄无以转饷。又以卒凿渠而通粮道,以与越人战,杀西呕君译吁宋。而越人皆入丛薄中,与禽兽处,莫肯为秦虏。相置桀骏以为将,而夜攻秦人,大破之,杀尉屠睢,伏尸流血数十万,乃发适戍以备之。”秦军在翻越越城岭时遭到越人顽强抵抗,遏制了秦军来势汹汹的脚步,使战争长期胶着,秦军三年不能“解甲弛弩”。公元前214 年,秦始皇命任嚣和赵佗再次进攻百越各部族,秦军终于平定了岭南,设置南海、桂林和象郡,岭南划入了秦帝国的版图。
    半个多世纪以来,在岭南秦汉考古中,与韩阳戈身世、经历相同的兵器累有发现,如1974 年广西平乐县银山岭出土的“二十八年”“江”“鱼”(楚国属地) 铭文戈;1983 年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出土“王四年,相邦张仪”铭文戈(王四年,公元前352 年,秦惠文王年号,张仪监造),后来由秦军带入岭南。秦军与越人双方数十万军交战数年,“折戟沉沙”之器理当不在少数。
     
    (本文承蒙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原馆长蒋廷瑜研究员指导,特表谢忱。)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