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共同历史从2006年10月份开始,当时中日决定各派10名学者组成一个中日共同历史研究委员会,进行这样一个研究。11月份确定了一个研究框架,12月份我们就开始工作了。一直到2009年12月,这个工作算告一段落,当时我们公布了结果。这10名学者里又分成两个组,古代史、包括中世纪研究组,第二个是近代组。 我们确定了这样一个工作的程序,可以概括为:“同一题目,交换意见,充分讨论,各自表述。”即首先由两国的委员坐在一起讨论我们怎么进行共同的研究,确定了大家看到的一共16个题目,包括古代的和近代的,确定了双方各自围绕这个题目写研究报告、研究论文,16个题目加起来我们会有32篇论文构成我们总的报告。在研究报告形成过程中经过反复讨论,也在初稿基础上进行了修改。确定了共同的研究题目,这样有助于大家就共同的研究题目来比较一下。 特别是近代的问题,近代中日关系也是大家更关注,同时我们之间产生分歧比较多的问题。我们每个题目下都确定了若干个关键词,也就是双方的学者在自己的论文里都要涉及这样的关键词,这有助于观察比较双方在同一题目下表述的情况。 历史问题是中日关系中起着重要影响的一个问题,中国近代以来处在相对落后的状态中,近些年我们有了比较大的变化。所以,这种结构性变化可能引起了关系上的变化,包括在历史问题上,出现一些比较激烈的认识不同。 我们平常谈到的中日历史问题,我把它归纳成三个层面,一是政治层面的问题,二是感情层面的问题,还有一个是学术研究领域学术研究层面的问题。我们平常谈的中日历史问题恐怕是三个层面问题的交错,不是完全分开的,但是也不是完全重合的。所以,这种情况下我们平常谈的中日问题比较复杂,或者说状态比较多,我们现在希望把学术这方面的问题理出来。学者坐到一起主要是学术层面的问题。当然这个学术层面的问题如果搞得比较清楚的话,会影响政治判断或者说影响民众的感情,能够起到一个积极的作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