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结:沉思的价值 联邦德国走过的40年克服过去之路,可以简括如下:在分区占领时期,德国人在模糊不清的道德和宗教范畴下审视纳粹主义,12年的纳粹历史被置于历史政治意识无法触及的世界。到了20世纪50年代,在联邦德国官方的自我认知中,伴随着人员整合同步发生的是与纳粹政权在意识形态和政治实践上的全面决裂。从20世纪60年代起,对纳粹主义的回忆,成为了联邦德国政治意识的中心主题,并由此导致了激烈的代际冲突。20世纪70年代,社会民主主义主导历史阐释,导致克服过去之路发生了从“用排挤来克服”到“用解释来克服”的结构性变化。20世纪80年代,新保守主义势头强劲,试图通过纳粹历史正常化的政策来将其克服,遭到了社会民主主义和左翼自由主义的强烈抵制。 在联邦德国面对纳粹历史的经验中,有以下几点值得思考: 首先,联邦德国会因为克服过去而失去未来——这种保守主义一方时常强调的担忧,是错误的。任何领域对过去的清理,都不会导致对当下的忽视或者对未来的茫然。相反,对本民族历史污点的主动出击,拓展了联邦德国思考与生存的空间。愈是对不光彩的历史遮遮掩掩、听之任之,它就愈发不堪回首,愈发动摇国家的自我认知。联邦德国克服纳粹主义的历史已经经验性地证明了,否认历史与丧失自主权之间,或者反观之,承担罪责与获得民族自信之间,具有毋庸置疑的关系。联邦德国通过与纳粹历史的正面交锋,获得了道德上的独立与主权。 其次,关于纳粹问题的历史政策是各种政治力量进行博弈与较量的舞台。怎样看待纳粹主义,是联邦德国各种政治势力都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它还涉及了如何理解“民族”、“民主”、“爱国主义”等概念。一方面,它当然是政治家们对历史责任、历史意识与历史文化的思考。以德国基民盟/基社盟、社民党和自民党为代表的不同政治势力,奉行不同的历史理念,在这一问题上具有不同的立场和态度。因此,联邦德国执政党的更替,往往意味着新的历史政策的出台,也代表着政府在纳粹问题上的立场变动和转换。但另一方面,它也是策略性的,它有时更多的是对各自党派发展的支持,是对联邦德国国内社会需求的迎合,是对国际政治形势的应对。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联邦德国历史已经多次证明,历史政治意识的缺失与对待纳粹历史的方式密切相关。20世纪50年代的双重策略,一方面使得纳粹主义的思想余孽失去了生存空间,另一方面却也扼杀了围绕纳粹历史展开大规模严肃公开讨论的可能性。而恰恰只有这种讨论,才是真正深刻认识历史、构建全新政治道德标准的唯一途。从20世纪60年代起,正是得益于联邦德国政治生活中逐渐建立起来并日益根深蒂固的公开争论原则,对纳粹历史的认知和阐释才步步深入。不管不同的政治势力及其代言人如何互相竞争,克服过去都没有沦为政治斗争的工具。正是凭借各种原发性的公开争论,联邦德国才没有在与纳粹历史的政治交锋中败下阵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