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沈定平:《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史——明代:调适与会通》,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345页。 (42)利玛窦:《耶稣会与天主教进入中国史》,文铮译,梅欧金校,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年,第197、239页。 (43)利玛窦:《耶稣会与天主教进入中国史》,文铮译,梅欧金校,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年,第235-268页。 (44)疏仁华、周晓光:《利玛窦交游与士大夫赠诗》,《历史档案》2012年第1期。 (45)黄时鉴、龚缨晏:《利玛窦世界地图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21-28页。 (46)次仲,即传说中的书法家王次仲,有的说他“变篆籀之体为隶书”,有的说他“以隶草作楷法”。参见李昉等:《太平广记》,北京:中华书局,1961年,第31、1571、1597、3175页。徐时进此处泛指利玛窦研习中国书法。 (47)利玛窦:《耶稣会与天主教进入中国史》,文铮译,梅欧金校,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年,第232、238页。 (48)利玛窦:《利玛窦全集》下册,罗渔译,台北:光启出版社、辅仁大学出版社,1986年,第259页。 (49)王庆余:《利玛窦携物考》,载中外关系史学会编:《中外关系史论丛》第1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5年,第78-116页;方豪:《中西交通史》下册,长沙:岳麓书社,1987年,第889-890、907-908页。 (50)顾起元:《客座赘语》,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第153、194页。 (51)戚印平:《东亚近世耶稣会史论集》,台北:台湾大学出版中心,2004年,第127-255页。 (52)黄一农:《两头蛇——明末清初第一代天主教徒》,新竹:台湾清华大学,2005年,第33-62页。 (53)利玛窦:《耶稣会与天主教进入中国史》,文铮译,梅欧金校,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年,第161页。 (54)余太山:《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西域传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第124-126页。 (55)张星烺:《中西交通史料汇编》第1册,朱杰勤校订,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第181-187页。 (56)金国平:《“The Selden Map of China”中“化人”略析——兼考“佛郎机”与“佛郎机国”》,载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明史研究室编:《明史研究论丛》第12辑,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4年,第209-223页。 (57)赵汝适:《诸蕃志校释》,杨博文校释,北京:中华书局,1996年,第133-134页。 (58)张廷玉等:《明史》第326卷,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8459页。 (59)利玛窦1602年所刊的《坤舆万国全图》及1603年所刊的《两仪玄览图》上都有这段文字。参见黄时鉴、龚缨晏:《利玛窦世界地图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图版7、图版34。 (60)邹振环:《〈职方外纪〉:世界图像与海外猎奇》,《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 (61)顾起元:《客座赘语》,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第153、193页。 (62)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下册,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783-784页。 (63)《明代通俗日用类书集刊》一书汇集了大量的此类图画,参见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文化室所编:《明代通俗日用类书集刊》,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东方出版社,2011年。 (64)J.B.Harley and D.Woodward,The History of Cartography,Vol.1,Chicago an London: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7,p.136. (65)孙承晟:《明末传华的水晶球宇宙体系及其影响》,《自然科学史研究》2011年第2期。 (66)郭子章:《蠙衣生黔草》卷11,载《四库存目丛书》集第155册,济南:齐鲁书社,1994-1997年,第357页。 (67)黄时鉴、龚缨晏:《利玛窦世界地图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21~22页。 (68)李日华:《李太仆恬致堂集》卷5,载《四库禁毁书丛刊》集第64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1999年,第178页。 (69)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上册,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895页。 (70)徐治昌:《圣朝破邪集》,夏瑰琦整理,香港:建道神学院,1995年,第285页。 (71)钟鸣旦:《杨廷筠——明末天主教儒者》,香港圣神研究中心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第281页。 (72)徐治昌:《圣朝破邪集》,夏瑰琦整理,香港:建道神学院,1995年,第154、263页。 (73)徐治昌:《圣朝破邪集》,夏瑰琦整理,香港:建道神学院,1995年,第303页。 (74)徐治昌:《圣朝破邪集》,夏瑰琦整理,香港:建道神学院,1995年,第276-277页。 (75)徐治昌:《圣朝破邪集》,夏瑰琦整理,香港:建道神学院,1995年,第194页。 (76)南北朝的宗檩在《荆楚岁时记》中记载:“张骞寻河源,所得楮机石示东方朔,朔日:此石是织女支机石,何至于此?”参见宗檩:《荆楚岁时记》,姜彦稚辑校,长沙:岳麓书社,1986年,第42页。 (77)张廷玉等:《明史》卷325,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8430-8434页。 (78)刘志伟、陈玉环:《叶名琛档案》第1册,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438页。 (79)钟鸣旦、杜鼎克:《耶稣会罗马档案馆明清天主教文献》第12册,台北:台北利氏学社,2002年,第189-223页。 (80)林金水:《利玛窦交游人物表》,载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编:《中外关系史论丛》第1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5年,第117-143页。 (81)利玛窦:《耶稣会与天主教进入中国史》,文铮译,梅欧金校,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年,第366、369页。 (82)刘明强:《万历韶州同知刘承范及其〈利玛窦传〉》,《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1期;黎玉琴、刘明强:《利玛窦史海钩沉一则》,《肇庆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 (本文原刊于《社会科学战线》2015年第11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