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长期以来,以中国对外关系为研究对象的某些西方专家,凭借惯常的西方式国际政治思维,对中国外交进行轻率点评,得出了很多不可思议的结论。 长期以来,以中国对外关系为研究对象的某些西方专家,凭借惯常的西方式国际政治思维,对中国外交进行轻率点评,得出了很多不可思议的结论。近期,他们中就有人指出,中国在周边实行“单边举措,并发表了威胁性言论,导致亚太地区产生焦虑与不确定感,区域安全冲突爆发的风险凸显”。同时,根据中国设立东海防空识别区、拒绝海牙常设仲裁法庭裁判中菲领海争端以及中越海上冲突三大事件,他们断言“中国周边外交政策言行不一”,至少与2013年底中国政府周边工作会议的基调差距甚远,为此还建议“中国尊重小国、珍视与小国的对话,并利用自身成熟的外交方式、软实力以及宽容姿态处理与这些国家的关系”。 据了解,这位学者曾是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负责中国、蒙古事务的官员,也曾代表美国负责朝鲜半岛六方会谈机制,应该算是美国20世纪60年代这一批官员中熟悉东亚事务的人。尽管其对西太平洋地区的局势有所了解,所提的问题也是国际社会关注的问题,即一个日益崛起的中国如何与周边和平相处,但他对中国新周边外交单边化的论断过于轻率,甚至故意忽略一些事实。 西太平洋地区局势目前的确有令人焦虑的缘由,处理不好发生一些小规模的冲突也并非不可能。但是如果将不稳定的原因归结为中国单边行为和威胁性言论,不仅对错了焦,也夸大了中国的作用,减损了亚太地区国家对一个整体发展趋势平稳的地区局势的信心。 首先,从其所提的防空识别区问题来看,中国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参考了国际惯例,但主要依据是国内法和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在防空识别区的具体管制方面,包括《联合国宪章》在内的国际法和国际惯例并没有明确规定,什么样的飞机或者什么样的飞行应该进行怎样的通报,中国政府也反复表明外国国际航班在东海防空识别区内的正常飞行活动不受任何影响,中国公布防空识别区后不久,就有19个国家和3个地区的55家航空公司向中国通报飞行计划。从历史上看,美国、日本分别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初划定了涉及东海的防空识别区,难道美日当时尊重了中国的意见?因此,所谓中国“在宣布之前并未与其他任何一方协商,对拒绝遵循中国防空识别区规则(与国际规范不一致)的国家造成了不确定的威胁”,难免让人感觉到是选择性的忽视或错误的暗示。 其次,中菲海上争端的挑起方并不是中国。中菲之间的岛礁归属争议由来已久,双方商定依据2002年达成的《南海各方行为宣言》行事,即“由直接有关的主权国家通过友好磋商和谈判,以和平方式解决它们的领土和管辖权争议”。菲律宾试图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框架下,选择海牙国际仲裁法庭,而不是国际法院处理中菲海上争端,但早在去年8月,中国方面已正式声明不接受菲律宾发起的仲裁。再往前追溯,2006年中国已向联合国通报,对于《公约》第298条第1款所述的任何争端,中国不接受任何国际司法或仲裁管辖。2014年3月29日,即菲律宾提交4000页诉状前一天,菲政府派渔船补给了废弃军舰上的驻防人员,并有多家西方媒体随行,恶意抹黑中国的维权行动。如果再往前追溯,1996年中国全国人大批准《公约》时,重申了1992年颁布的《领海及毗连区法》第二条所列各群岛及岛屿的主权。因此,至少从时间上看,中国的海洋政策立场是一贯的,在周边工作座谈会前后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 再次,5月以来的中越海上冲突发起方也是越南而不是中国。中海油“981”钻井平台在该区域已经活动至少10年,在西沙群岛毗连区作业时,中国海事局也发布了有关航行通告,并不是 “此前中方并未发出警示”。5月27日,“981”挪至距越南约160海里的第二阶段作业地点后,越南继续干扰正常作业,截至6月5日,越方已冲撞中方现场执行护航安保任务的公务船超过1200艘次。在越南激烈对抗中国的局势中,美国并没有扮演光彩的角色。负责亚太事务的美国助理国务卿丹尼尔·拉塞尔5月8日访问越南,曾表示支持越南提出的政策主张,而5月底香格里拉会议上,美国防部长哈格尔批评中国的言辞极为激烈,这与美国一贯就主权争端不持立场的做法相去甚远。 以上述三大依据评判中国周边外交发生重大转变有些草率。中国新周边外交的运筹不仅着眼于稳定局势,更是以共同发展的精神塑造新的亚洲合作局面,一个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仍然是中国周边外交的战略目标。实际上,导致亚太地区局势不稳定的更重要因素,是区域外势力的干预和怂恿。作为西太平洋领域的海上霸主,美国并不希望看到中国海上势力上升。从“再平衡”角度出发,美国也不希望看到中国与东盟地区合作的稳步推进。当钓鱼岛争端慢慢得到管控时,美国则以南海争端来干预地区局势发展。对美国来说,不稳定而又不失控的西太平洋地区局势符合其利益。 然而,亚洲人明白已经到了该掌握自己命运的时刻,仔细观察发生在中国周边的其他重要事件,就会发现亚洲的整体形势朝着利好态势发展,中国正在扮演更为积极的角色。5月21日,在上海举办的亚信峰会上,中国提出了以共同、综合、合作和可持续为核心的“亚洲安全观”,承诺尽快启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建设,推进区域合作与政治互信,会议还探讨建立亚洲执法安全合作论坛、亚洲安全应急中心等,成员国数量从24国扩充至26国,保证了亚信机制的稳步发展。5月底,在兰州举办了“亚洲合作对话丝绸之路务实合作论坛”,这是中国政府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的首个国际性专题论坛,33个成员国中有28个国家的代表到场。6月5日,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上,中国领导人提出以共建“一带一路”规划未来与阿拉伯国家的合作,力争未来10年将中阿贸易额提高至6000亿美元。 中国新周边外交仍然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各方实事求是地从国内、国际两大视角去定位和预判中国的政策与行为,而不是轻率地做出危险的结论。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