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本文从徽宗内禅入手,分析考察李纲与蔡京父子的关系,证实李纲由蔡氏荐引,宣和末在蔡攸授意下,上书徽宗,乞传位太子(钦宗),由此得到钦宗的重用,在钦宗即位后就官升兵部侍郎。靖康初,李纲为报蔡氏提携之恩,有阴庇蔡氏的举动。但李纲并非蔡氏同党,没有参与蔡氏祸国殃民的活动,并且在重大问题上对蔡氏父子有所抵制。 关 键 词:李纲 徽宗内禅 蔡氏父子 作者简介:王晴,浙江大学出版社编辑。 李纲(1083—1140),字伯纪,邵武(今属福建)人,是南宋初第一任宰相、南北宋之交重要的抗金历史人物。但与生活在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突出、党争激烈的这一时期很多重要人物一样,李纲也有着复杂的人际关系,其与蔡氏(京、攸)的关系就十分微妙,成为当时政敌对其攻击的炮弹。本文试对此问题作一番考察分析,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李纲由蔡氏荐引 蔡京、蔡攸历来被看作是导致靖康之难的罪人。特别是蔡京,在徽宗朝四度任相,排斥异己,汲引同类,“二纪之间,门生故吏,充初天下”①。当时臣僚对李纲与蔡氏关系的弹劾主要集中在三点:一是指称李纲由蔡氏引用,“平时谄事蔡京、蔡攸”,“卵翼于蔡氏之门,倾心死党”②,朱胜非在《秀水闲居录》中说李纲乃“蔡京之子攸党也”③,宋廷在回答金朝杨天吉等问罪结交余祝的回书中,也称吴敏、李纲“元乃蔡京、蔡攸之党”④;二是谓当徽宗内禅之际,李纲受蔡攸指使,上书乞徽宗传位,“逮上皇(徽宗)将有内禅之意,攸先刺探,引纲为援,使冒策立功”;三是李纲当政后,阴与吴敏党庇蔡京、蔡攸,“其遣攸书,则有密语不敢忘之说”⑤。当然,这些都出自李纲政敌之口,所言不可尽信。宋廷给金人的回书,更明显是推卸钦宗应负的责任,以李纲、吴敏为替罪羊。但是素来替李纲辩护的朱熹也说:“靖康名流多是蔡京晚年牢笼出来底人才,伯纪亦所不免。”又云:“如吴元忠(敏)、李伯纪(纲)向来亦是蔡京引用,免不得略遮庇,只管吃人议论。”⑥这样看来,政敌对李纲与蔡攸关系的弹劾并非全出于捏造。清代朱鹤林感慨说: 朱胜非著《秀水闲居录》诋李纲为蔡京子攸之党,渊圣受禅,纲与吴敏以诡计取执政,台谏亦劾纲道君内禅,攸先引纲为援,使冒定策之功。其言宜非可信者。然纲所自撰《靖康传信录》云:“吴敏罢相,言者谓内禅事,敏承蔡攸密指,及除门下侍郎,亦攸矫制为之,责授散官安置。余窃叹曰:‘事已不可为矣。,因入表札奏状,丐罢。”据此,则纲之党攸盖已自吐其实矣。朱子谓李纲入来方成朝廷,而其进身乃若此,史岂可曲为之护乎?⑦ 蔡氏当国日久,羽翼甚丰,当时士人多出蔡京、王黼之门,李纲由蔡氏引荐,也是极有可能的。朱熹说李纲为蔡京引用,而朱胜非称李纲是蔡攸党,《宋史》也说李纲为蔡攸引用。《宋史·蔡攸传》有这样一段记载: 时(蔡)翛弟兄亦知事势日异……密与攸议,稍持正论,故与京异。然皆蓄缩不敢明言,遂引吴敏、李纲、李光、杨时等用之,以挽物情。⑧又,《宋史·张?{传》与曰: (蔡)京敛容问计,?{曰:“宜亟引耆德老成置诸左右,以开道上心。罗天下忠义之士,分布内外,为第一义尔。”京因扣其所知,遂以杨时荐,于是召时。⑨朱熹也说: 盖京父子此时要唤许多好人出,已知事变必至,即请张公(?{)叩之。张言:“天下事势至此,已不可救,只得且收举几个贤人出,以为缓急倚仗耳。”⑩ 以上材料皆言蔡京父子在宣和间为了稍挽物论,引荐了不少贤能之士。《宋史·蔡攸传》更明确指出李纲在其列,并由蔡攸荐引。李纲宣和元年(1119)上书论水灾,被贬沙阳,第二年复承事郎。六年,除知秀州,七年又除太常少卿。李纲虽因论水灾被贬,但已有直声,蔡攸想通过荐引人才,稍挽物议,李纲是相当适合的人选。此后李纲复官,又被召回京师,与《宋史·蔡攸传》所言颇为相合。而蔡京宣和二年致仕,宣和六年再起领三省事。张?{与李纲交好,由张觷向蔡京推荐李纲,也极有可能。与李纲同时诸人,或称李纲由蔡京所引,或说李纲乃蔡攸举荐。这样看来,李纲为蔡氏所荐当确有其事。 此外,靖康间李纲为了纠正“众人所不得而知,书之或失其实”(11)者,编撰《传信录》以为自我辩护,叙述在徽宗禅位之际的作为,促成留守之策,保卫京师的功绩,出师救援太原的始末,对臣僚弹劾的“冒策立之功”。“假君爵禄以市私恩”,“妄作威福”,“拒抗君命”等所谓的罪状,作了有力的辩驳。同时,对某些敏感问题也相应的回避,甚至曲笔,其中就包括“卵翼于蔡氏之门,倾心死党”(12)之论。(13)李纲的不加辩驳等于自吐其实,承认了由蔡氏荐引,与蔡京、蔡攸的亲密关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