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靖康要录》,《丛书集成初编》第3882册,中华书局,1985年,第145页。 ②《三朝北盟会编》(以下简称《会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413—414页。 ③⑤《会编》,第1434、413页。 ④《大金弔伐录校补》,中华书局,2001年,第276页。 ⑥《朱子语类》,载《朱子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4072、3379页。 ⑦《愚庵小集》卷13,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319册,1983年,第160页。 ⑧⑨《宋史》,中华书局,1985年,第13732、11696页。 ⑩《朱子语类》,载《朱子全书》,第3374页。 (11)《李纲全集》,岳麓书社,2004年,第1574页。 (12)《会编》,第413页。 (13)参顾宏义《李纲与姚平仲劫寨之战》,《军事历史研究》2003年第3期,第95页。 (14)《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中华书局,1988年,第12页。 (15)《襄陵文集》,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123册,1983年,第529页。 (16)(17)(18)(23)《会编》,第309、413、418、404页。 (19)参见《靖康内讧解析》,《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第73页。 (20)《朱子语类》,载《朱子全书》,第4072、4086页。 (21)《李纲全集》,第1575页。 (22)《宋史》,第11242页。 (24)《资治通鉴长编纪事本末》,载《宋史资料萃编》第二辑,台湾文海出版社,1967年,第4425页。 (25)(26)(29)(30)《会编》,第418、190、417、413页。 (27)《李纲全集》,第515页。 (28)参见《李纲全集》卷41《召赴文字库祗候引对札子》,第502—504页。 (31)《会编》,第413、417页。 (32)《会编》,第414、417页。 (33)(43)《宋史》,第13727、13726页。 (34)《会编》,第414、417页。 (35)《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第237页。 (36)《会编》,第413页。 (37)《九朝编年备要》,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328册,1983年,第819页。 (38)(42)《李纲全集》,第1591、689页。 (39)参张邦炜《靖康内讧解析》,《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3期,第78页。 (40)《鸿庆居士集》卷8,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135册,1983年,第87页。 (41)《靖康要录》,《丛书集成初编》第3882册,中华书局,1985年,第87页。 (44)(45)(46)(47)(49)《李纲全集》,第492、1592、498、498—500、507页。 (48)(50)《宋史》,第11123、10964页。 (51)《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第337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