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欧亚文明中的鹰隼文化与古代王权象征(2)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历史研究》 尚永琪 参加讨论

    一、鹰隼的种类及其神话
    在鸟类之中,鹰飞得最高,自古以来就有“天禽”的美誉。雕、鹰和鹫之类,以其孤傲的身影、雄飞的高度、出色的捕猎能力和洞察秋毫的鹰眼,为人类所敬服。被人类驯服,帮助捕猎的鹰类主要是隼。8300万-7200万年前,隼科和鹰属在进化中分离开来。800万-700万年前,进化出今日隼属中的大部分隼种;公元前3500年,埃及奈赫恩地区的格尔塞城奉行隼崇拜;公元前2000年,安纳托利亚地区有驯隼术出现;⑨公元前500年,中国史书中记载了猎鹰名品“海东青”;⑩公元400年,匈人王阿提拉带着象征他的阿尔泰隼去指挥军事战斗;(11)公元480年之前,鲜卑帝国北魏王朝设置专职机构鹰师曹,负责管理皇家鹰隼;(12)公元608年,隋炀帝召集全国1万多驯鹰师于东都洛阳集会;(13)公元800年,驯隼术进入英国。(14)
    古希腊的贤哲们将鹰类认真地分为4种13类,主要的4种就是:苍鹰、游隼、猎隼和鹰。(15)苍鹰、游隼和猎隼是可以辅助人类打猎的主要鹰类,在古代世界里,这几种鹰的驯化与使用都被归功于一些国王或上层贵族。(16)而阿拉伯驯隼人则根据隼的大小、颜色和形态来分类,有白色隼、条纹隼、红色隼等。(17)按现代科学的动物分类学,隼科有60多种成员,但被人类驯化的只是很有限的几种,它们与雕、鹰与鹫在外形上有些相似,但并不一定就有密切的亲缘关系。
    鹰被尊为神的观念,同草原游猎文化具有密切共生关系,在帕米尔高原上塔什库尔干公元前6世纪的古代墓葬中,鹰头作为古人的陪葬物赫然在列,可见鹰与丝绸之路上诸民族关系之亲密。(18)古代农业文明的帝国在接受草原民族鹰隼狩猎的同时,也吸纳了这些文化观念。其中,鹰作为猛禽的许多生理特征被放大为神圣的象征符号,如鹰眼即是其一。
    琐罗亚斯德圣教书是这样描写黑兀鹰的眼睛透视能力的:“(黑兀鹰)从远隔九个国家的距离,能发现拳头大小的肉块,纵然它如针尖般微细,抑或似银针的闪亮转瞬即逝。”(19)“鹰眼”中最有名的,当然就是古埃及的“荷鲁斯之眼”(The Eye of Horus)。荷鲁斯是古代埃及神话中法老的守护神,是王权的象征,同时,他也是一位战神。他的形象是一位鹰(隼)头人身,头戴埃及王冠,腰围亚麻短裙的神祗。而荷鲁斯之眼则是古埃及神秘的护身符符号,荷鲁斯之眼是鹰头神荷鲁斯的眼睛,代表着神明的庇佑与至高无上的君权。(20)荷鲁斯之眼作为葬礼护身符,同生命之符一样,它经常被描绘在死者的棺椁上,它保护死者在地下通往永生的路上不受伤害;同时荷鲁斯之眼也代表着死后在地下世界对身体进行的修复和保护。而埃及的阿吞神也“像隼一样飞翔”。(21)
    古代阿拉伯人认为,人的灵魂是一只在人体内展翅飞翔的小鸟。无论一个人是寿终正寝还是不幸身亡,灵魂之鸟都会不停地在死者周围盘旋,并在其墓上发出哀鸣之声。(22)并且这种鸟在很多时候又被直接指为猫头鹰,猫头鹰的叫声之所以被视为不祥之音,视为是来勾索生人灵魂的宣示,大概就与这种观念有直接的渊源关系。
    考古发掘和文献材料证明,古代匈奴、突厥及蒙古当中盛行鹰崇拜。在鄂尔多斯阿鲁柴登匈奴墓中和蒙古国突厥毗伽可汗墓中发现的鹰形金冠,充分证明古代匈奴人和突厥人的鹰崇拜习俗。
    拉施特《史集》载,在中亚地区,乌古斯可汗6个儿子和20个孙子氏族获得的图腾动物为鹰、鹫和隼。(23)在中国东北的满族星祭中,鹰神是主要祭祀星神之一,其形象为双子、御户、猎户、金牛、小犬、天狼、毕宿等星座千余星辰组成的一只展翅巨鹰。满族德里克妈妈神为鱼首女身之神,又称海青女神,代敏妈妈为鹰首女神,号称鹰神。(24)
    古人通过观察鹰的飞行来占卜事务,把它视为最高的天神。自然,鹰也是可以飞翔到达天神之所的神鸟,出自庞贝古城的荷马神杯就描绘了神鹰将荷马带往天国的场景。
    荷马神杯是奥古斯都—泰伯利亚时代的银质品,重约800克,全浮雕压花。在杯身的外侧刻画着这位伟大的希腊诗人像神仙一样,身上包裹着莨苕树枝,坐在一头鹰的身上飞向天空的情景。荷马长着长长的胡须,浓密的头发,在两只天鹅的陪伴下缓缓升天。在他的两边是两个坐在树枝上的女性意象,他们是《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人格化象征。(25)
    神鹰能到达天神居住的地方,古代的贤哲们是深信这一点的,8世纪,阿拔斯王朝的哈伦·赖希德做过这样的探索并深信不疑。古代知识体系中对星空的探索是非常有限的,虽然对于宇宙空间、星体与时间季节的观察方面积累了比较系统的知识。但是作为一种想象创造物的“神”还是被人们置于头顶之上的天空之内,所以,能飞到极高的鹰隼就是古人心目中可以探索神圣空间的非凡飞禽。
    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最著名的哈里发哈伦·赖希德(Harun al—Rashid,约764-809),就是一位很有意思的利用鹰隼的空间探索者。哈伦·赖希德是一位有作为的帝王,在他统治的23年间,国势强盛,经济繁荣,文化发达,首都巴格达成了阿拉伯帝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文人学士的荟萃之地。国王哈伦·赖希德有一次在摩苏尔领土上狩猎。他手捧一只白鹰,由于这只鸟挣扎起来,哈里发便把他放了出去。鹰不停地旋转向上飞去,以至于它飞向高空使人看不见了。正当大家对于再看到它感到失望时,它返回来了,并紧紧地抓住已捕到的猎物。猎物既像爬行动物又像鱼,并长有呈鳍形的羽毛。赖希德将之放入一个盒子内,当他出猎返回时,便把学者们召集起来,并询问他们是否相信在天空中也有生灵居住。穆嘎提勒说:“信士们的国王,我们通过有关你祖父阿卜德·安拉·阿拔斯的传说而获悉,空中也居住有各种等级的生灵,居住在距我们最近地区的是在空中产卵和孵雏的动物,幼雏然后被厚厚的空气层携裹至高空,它们在那里也会找到生存的办法,一直发育到长有翅而无羽毛的蛇或鱼状。这样一来它们就成了亚美尼亚白鹰的猎物。”哈里发于是便拿来了盛那只动物的盒子并指给在座的人看。他这一天没有忘记犒赏穆嘎提勒。(26)
    鹰隼被神化,当然不仅仅是将之当为人神之间的消息传递者,中国古代文献中尚有神僧生于鹰巢之说:
    释宝志,本姓朱氏,金城人。初朱氏妇闻儿啼鹰巢中,梯树得之,举以为子。七岁依钟山僧俭出家修习禅业,往来皖山剑水之下,面方而莹彻如镜,手足皆鸟爪。止江东道林寺。至宋大始初,忽如僻异,居止无定饮食无时,发长数寸,常跣行街巷。执一锡杖,杖头挂剪刀及镜,或挂一两匹帛。齐建元中稍见异迹,数日不食亦无饥容,与人言始若难晓,后皆效验。(27)
    这个记载也见于释念常《佛祖历代通载》卷8,神僧释宝志得于鹰巢之儿——这是其他神话类传说中所没有的情节。一般早期神话传说中的神奇祖先传说都是归之于卵生,而对鸟之种类本身则描写模糊;而像乌孙昆莫受狼乳之传说中,有乌鸦衔肉哺育之情节:“狼乳之,又乌衔肉翔其旁,以为神。”(28)但不会将之归为乌鸦之子。然而释宝志则不但是得于鹰巢,而且长大后还有“面方而莹彻如镜,手足皆鸟爪”的情状,这种杜撰显然是将之归为“鹰之裔”——此等想象力是比较奇怪的,也算是鹰神话的一个变种,至于其有无深层的文化背景,则不得而知。
    宋代僧史上另一桩记载,则完全不同于“释宝志出自鹰巢”这样的版本,而是非常恰当地利用了称颂鹰隼迅疾的传统文化资源的妙旨。宋代雪窦寺重显禅师有一首禅理颇佳的诗作,就以苍鹰之疾为喻云:“一兔横身当古道,苍鹰才见便生擒。后来猎犬无灵性,空向枯桩旧处寻。”(29)此乃“守株待兔”的猎狗版,此处以苍鹰来比喻刹那之间的禅机,确实深得其妙。而鹰之迅疾灵巧的生理特征,亦由此诗而得以转换进入一个思想哲理之境。
    鹰隼之神,与“王”有关,这是毫无疑问的。无论是古埃及的荷鲁斯,还是拜占庭的双头鹰及萨珊王朝的鹰徽,均是王权神圣的象征。马可·波罗记载古代亚洲地区的国王是生来身体上就带有“鹰痕”之人:“谷儿只有一国王,名称大卫蔑里,法兰西语犹言大卫国王,臣属鞑靼。古昔国王诞生,右臂皆有一鹰痕为记。”(30)当然,这仅仅是一种对国王的神化,但反映出彼时文明体系中对国王与“王权神授”之关系,曾以“鹰”为其证明或标记。据说,萨珊王朝的国王帕尔维兹有九颗玉玺,其中的第六颗上面就绘有一只鹰,这枚玉玺是用以致外国国王的信件上面封口用的,这表明萨珊国王的外交形象也是以鹰而树威。(31)
    古巴比伦有狮头神鹰的形象,而罗马军团的标记则是双头鹰。罗马分裂后,双头鹰由东罗马帝国继承,成为拜占庭皇帝君士坦丁一世的王徽。1453年东罗马帝国灭亡,君士坦丁十一世的弟弟带着两个儿子和女儿索菲亚·帕列奥洛格逃到罗马。1472年,在罗马教廷的主持下,索菲亚公主嫁给了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双头鹰徽作为公主的嫁妆来到了俄罗斯。1497年伊凡三世颁布了法典,建立了莫斯科大公国,规定了双头鹰国徽为俄罗斯国徽,并且将其图案刻在了俄国国玺上。同年,一面镀金的双头鹰徽记被安放在了克里姆林宫,俄罗斯获得了象征自己国家的标志。(32)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