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国史 >

杨春贵:邓小平理论与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4)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 杨春贵 参加讨论

    长期的历史经验教训,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
    第一,搞社会主义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社会主义理论揭示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以及实现这一必然性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但是它没有为每个国家提供解决问题的现成答案。各国无产阶级政党在领导本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必须从自己的国情出发,探索具有本国特色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列宁指出:马克思的理论“所提供的只是总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以往社会主义实践的根本教训之一,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了,特别是把苏联的经验和模式教条化了。毛泽东对此有所察觉,曾试图突破苏联模式,走自己的路,但是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而未能如愿。只是在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引下,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才响亮地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口号,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邓小平说:“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但是,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他又说:“在革命成功后,各国必须根据自己的条件建设社会主义。固定的模式是没有的,也不可能有。”这是对国际国内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的一个科学总结,具有普遍的意义。破除固定的模式化思想,走自己的路,关键是要对自己的国情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是对本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作出实事求是的估计。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普遍的教训是对本国社会主义所处发展阶段估计过高,因而犯了许多超越阶段的错误。我国在经过长期实践和探索之后,才深刻认识本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给自己做了正确的定位,并根据这个定位制定和实行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和一整套方针政策。这是对所谓的一成不变的社会主义观念和模式的有力破除。
    第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必须随着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发展。列宁说:“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作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恰恰相反,我们深信:
    它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社会党人如果不愿落后于实际生活,就应当在各方面把这门科学推向前进。”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产生以来的一百五十多年,世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最近几十年,这种变化的剧烈和深刻达到了前人难以想象的程度。邓小平说:“世界形势日新月异,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很快。现在的一年抵得上过去古老社会几十年、上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绝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一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列宁同样不能承担为他去世五十年、一百年后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的任务。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必须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同时,根据时代的变化和新的形势与任务,提出新的理论以解决新的问题。邓小平理论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既没有丢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讲了马列没有讲过的符合今天实际的诸多新话,例如: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发展经济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是我们的一项基本国策;如此等等。他还以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等等进行正确分析,作出一系列新的科学判断。总之,邓小平理论所以富有强大的生命力,在于它是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它在新的实践基础上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四、最重要的是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或者说,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关键是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是当代社会主义所面临的首要的基本问题。邓小平在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科学地回答了这一首要的基本问题,从而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第一,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早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就指出,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和剥夺资本家的资本以后,便要“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后也明确指出:“劳动生产率,归根到底是使新社会制度取得胜利的最重要最主要的东西。”现实的社会主义都是在不发达的生产力水平上建立起来的,贫穷是现实社会主义的一个不利的起点。搞社会主义首先要把治穷作为自己最根本的任务。但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们忽视了发展生产力这个根本任务,而把抓阶级斗争作为各项工作的总纲,林彪、“四人帮”更荒谬地提出“宁要贫穷的社会主义,不要富裕的资本主义”,这不仅模糊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而且严重败坏了社会主义的形象。针对这些错误认识,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落实到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上,就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邓小平强调:“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各个方面需要综合平衡,不能单打一。但是说到最后,还是要把经济建设当作中心。离开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其他一切任务都要服从这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决不能干扰它,冲击它。”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关键要靠科技和教育。邓小平反复强调:“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邓小平密切关注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所引起的巨大社会变革,依据对现代生产力的深刻认识,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