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专门史 >

严复与晚清留学生归国考试研究(3)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 刘晓琴 参加讨论

    三、余论
    光绪三十四年八月(1908年9月)严复接受了学部的聘请,自宣统元年四月(1909年5月)起担任学部编订名词馆总纂,“部务方殷”(89),自此严复不再担任学部归国留学生考试的襄校官。1909年参加第五届学部考试的人数激增,应试学生多达285名,“该生等所习专门科学之门类至为繁赜……共计专门科学分有二十余门之多,自非分门选派襄校官不足以精衡鉴而得真才”(90),特选22员担任襄校官。此次遴选的襄校官大多数人都是前四届参加留学毕业生考试而获得身份者,严复势必退出学部襄校官行列。在晚清最后几年,严复参加留学生考试并不止于学务处(学部)的范围,地方考试如江苏生派遣留学生考试也仰赖严复出题、阅卷,甚至代拟出洋考试布告,严复在考试当中权威性得到广泛的认可(91)。
    无论严复在学部考试归国留学生的过程中有何种心态,他当此之时并没有科举身份则是事实,这难免让严复视为缺憾(尽管科举制度已经废除,科举考试已然停止)。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直隶总督袁世凯奏请免试授予回国十年以上、政绩突出的留学生詹天佑、吴仰曾、屈永秋、邝荣光四人进士出身,得到朝廷允准,并将这一办法推广。学部奏请令各省督抚广加延访,“凡专门学成回国在十年以上,学力素优,复有经验者,胪举实绩,或征其著述。经核定择其著述卓然成家,成绩确然共见者,赐予出身,以奖励后进”(92)。得到清廷同意之后,学部制订了《考核各省采访游学专门各员章程》五条(93)。该章程要求对奖励的留学人员必须游学专门在十年以外,并已有相当之成绩。考核后分两等,按照所学科目,分别赐予某科进士、某科举人出身。各省督抚最终考察推荐了23名预选者。最早举荐严复的地方官是江宁提学使陈伯陶:光绪三十四年三月初二日(1908年4月2日),陈伯陶陈请两江总督端方上奏朝廷给予严复进士出身(94),特别指陈严复“学贯中西,督各处学校均能殷殷化导、造就人材”;两江总督端方于同年三月二十八日(1908年4月28日)上奏“请给严复进士出身”(95),着重强调严复之译才。光绪三十四年十月(1908年11月)清廷委派钦差大臣梁敦彦、于成枚、绍昌三人会同学部,对预选者进行了反复审查,宣统元年十二月初七日(1910年1月17日)最后确定了严复等19名回国留学生免试获得出身奖励。此次授予出身的19名留学生全部是留学欧美的学生,其中留美者7人,留法者5人,留英者8人(其中吴仰曾留学英美两国)。严复授奖的理由如下:
    候选道(96)严复,福建人,船政学堂出身,官派往英国国家海军学校学海军专门,又兼习文学,博综经史,译著政学书最多,风行海内,学部奏派充两次考试游学毕业襄校官、编订名词馆总办(纂)、学部丞参上行走,以上一员拟请赏给文科进士。(97)
    在这一考语当中,除了赞誉严复之译才外,值得注意的是将严复在学部的任职一一罗列:担任留学生归国考试襄校官、编订名词馆总办、学部丞参上行走,恰应了严复在光绪三十一年以后对自身的定位:“若自为能为作想,只有开报、译书、学堂三事尚可奋其弩末”(98)——投身教育是晚清最后几年中严复最重要的活动。该考语中称严复曾派充两次考试游学毕业生襄校官(这一成绩成为严复被授予出身的因素之一),但事实上则充任三次。同一奏折奖励詹天佑时,所列其学业成就中也有“学部派充考试游学毕业生襄校官”一语,可见对于各位授奖人员曾充任“襄校官”一职是很重视的,但是对于已经担任三届襄校官并且在考试中作用突出的严复,其考语中仅提及两次担任襄校官,这不能不说是梁敦彦等人的疏漏!
    宣统元年十二月初七日(1910年1月17日),严复收到宣统上谕,钦赐文科进士出身,名列授奖人员的第二位(第一是詹天佑)。他“并不感到特别的高兴,据说‘泊然无所动’”(99),但究竟自此对科举一事释然,亦不能免俗地使用新进士之帖去拜会学部官员:“拜严(修)、荣(庆)、端(方)、绍(昌)、梁(敦彦)、宝(熙)、于(式枚),用新进士帖。”(100)严复与参加归国考试而获得功名身份的留学生自此没有了身份之别,之后,严复对于学部留学生考试的关注中略显轻松:宣统二年八月十四日(1910年9月17日),严复得到朱公钊(朱明丽胞弟,字勉生)在学部考试获最优等的消息,发信给夫人朱明丽,“学部发榜……勉生中一等十一名,恭喜恭喜!”(101)朱公钊实际发榜时名列第四,授予法政科进士出身(102),这是第六届留学生归国考试,严复对这一考事仍旧关切。
    严复是科举制度正式废止后、留学生归国考试正式开办以来唯一一个参加了全部头三届考试的襄校官,第二届(1906年)、第三届(1907年)、第四届(1908年)学部归国留学生考试出题、阅卷以及文凭等第评定各项事宜,严复均参与其中。特别是在第二届考试当中更是发挥了关键作用,为留学欧美的考生脱颖而出创造了好的应试条件,并在考试结束后就考取各生的国文学习提出条陈,促使学部在以后的各届考试中,加强对国文的重视。第三届学部考试中,严复的作用仍然十分突出,但是严复对于参加阅卷工作多有抱怨。第四次学部考试中,严复的作用减小。严复作为襄校官参与考试时没有科举功名,而经由严复选拔的应试者则可以获得相应出身,对于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的严复来说,着实尴尬;当严复经举荐而获得文科进士之后,这一局面得以全然化解,但严复自第五届起不再出任襄校官。严复在三届考试时所出试题,一方面是其学识、思想的直接体现,另一方面,内容必然囿于清政府的官方意志而不能逾越(103)。总的来说,学务处、学部留学归国考试无论是形式还是考试内容都是创举,显现出晚清知识结构经中西交流、融合后之新学的样态,体现了选官制度从重八股到重科学的变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