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即将出版的清华简第五册有关内容 对于学者所关注的清华简第五册,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的学者也做了简要介绍。李均明介绍了《殷高宗问于三寿》一篇,认为该篇“内容体现了作者敬天重神而又务实的倾向,其理念主要承自儒家,但亦汲取道、墨等家的许多思想要素,是战国中期社会发展在思想领域的反应,其思想体系与后来的荀子已颇相似。”沈建华介绍了《汤处于唐丘》一篇的内容,提出该篇故事又见于《墨子·贵义》,并讨论了“汤使人聘迎之”、“设九事之人”、“汤处于唐丘”、“娶妻于有莘与有莘之虚”等问题。李守奎介绍了《汤在啻门》,“本篇伊尹答汤问,自五味之气展开,《殷本纪》载伊尹‘以滋味说汤,至于王道。’本篇伊尹答汤问自五味之气始,终以成人政,顺天道,主旨与《史记》所说相合”。内容又与战国时期玉行气铭有密切关系。刘国忠介绍了《命训》篇,认为“经核对,其内容与《逸周书》的《命训》篇大致相合,当系《命训》篇的战国写本”,并通过校读的方法解决了文献在流传中出现的部分问题。赵平安介绍了《厚父》篇,通篇为“王”与“厚父”的对话,“王首先通过追溯夏代历史,指出勤政、用人、敬畏天命、谨慎祭祀对于‘永保夏邑’的重要性,厚父则从反面阐明君弗用典型、颠覆其德、沉湎于非彝,臣弗慎其德、不‘用叙在服’的严重后果。”厚父又提出了“畏天命”、“知民心”、“处理好司民与民的关系以及戒酒”等执政理念。以上介绍引起了与会学者的极大兴趣。第五册整理报告已经完成,将在近期正式出版。 学者对其它简帛与考古资料也有讨论,如陈瑶认为《孔子诗论》“诗亡隐志”、楚辞中“介眇志之所惑兮,窃赋诗之所明”、“发愤以抒情”主张相一致,《孔子诗论》以性情说诗,对于楚辞所建立的抒情传统起到了一定影响作用。蔡丽利认为新蔡葛陵楚墓竹简甲三11、24中的“川阝追”,应该是个表示处所的名词,是楚先祖早期的居住地,与简文中的其它地名相呼应。赵桂芳以清华简的入藏与保护为例探讨了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问题。 在闭幕式上,邢文就加强各单位的协同合作,成立相关研究机构,共享学术资料等问题做了倡议;江林昌专门就清华简所见儒家经典研究的学术意义和现实价值进行了总结,得到了与会学者的一致认同。 三天的学术研讨,学者们畅所欲言,从文字训诂、文句解释、文献对比等角度对清华简与《周易》等儒家经典,清华简与天人合一、民本思想、民族意识等儒家文化等重大学术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不仅解决了许多问题,还提出了新的看法。学者们表示,这是一场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会议,不仅推动了清华简相关内容的研究,也必将促进儒家经典研究的深入,是一次贯彻和落实习近平同志《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重要精神的会议。 (作者代生:1981年生,男,山东曲阜人,历史学博士,烟台大学人文学院中国学术研究所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出土文献与古文字)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