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作为当前中国最迅捷的信息传播工具,微博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公共历史传播平台。微博不仅有着海量时政、娱乐信息,也时刻都在产生巨量史学信息,有大批历史学者在微博上交流分享各自心得,有无数史学学习者、爱好者在微博上讲述自己对历史的认识,在140字内分享历史的故事。通过对微博上历史信息提供者和公共历史的传播过程的分析,可知职业历史学者不是公共历史传播的主体,微博上公共历史内容来源、传播过程和受众效果均非职业历史学者所能掌握。如何在新媒体上传播有学术含量的历史学信息,形成“公共史学”,仍有待于各界的进一步共同努力。 【关键词】微博;公共史学;历史学者 〔中图分类号〕K0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326(2014)08-0102-07 作为当前中国最迅捷的信息传播工具,微博得到了广泛应用。“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微博网民规模为3.31亿,较2012年底增长了2216万,增长7.2%。网民中微博使用率达到了56.0%,较上年底增加了1.3个百分点。”[1]特别是在极具中国特色的语境和社会环境下,微博成为社会舆论最重要出口,成为大众化舆论平台,吸引了大批不同身份、年龄、学历、社会层次的人参与其中,无论是机构还是个人都乐于在微博上发布信息。由于发展较早且营销有力,在众多微博平台当中,新浪微博发展最快,受众面最广,在新浪微博上发布的信息最多而且影响力相对更大。在新浪微博平台上,试图面向公众发言的“公共历史”也得到了最大程度传播。通过观察在新浪微博上的历史学者如何与其他人互动,以及观察微博“公共历史”传播过程,可以更好地为“公众史学”该如何进行,提供一个近身了解的窗口。 一般来说,“公共史学”(或公众史学)指“由职业史学人士介入的、面向公众的历史文化产品创制与传播”。①而“公共历史”则更多泛指所有试图对历史问题发言者所创作关于“历史”的言说。当然,非职业历史学者按照学术规范在专门学术平台上发表见解,也仍然归入到职业学者范畴内的专门“史学”(或者可称之为学院派史学)之内。而职业学者在专门学术平台以外对普通公众进行史学知识、思想的传播,也理所当然应被视为广义的“公共历史”而非专门“史学”。可以说,“公共历史”是“公众史学”得以产生和良性发展的基础,而“公众史学”则是“公共历史”的学术性升华。两者既有极密切的关联,但大体也能被区分开来。经过专门的“公众史学”训练者,或许更具能力在学术平台之外对社会大众力量传播有学术含量的“公共历史”。根据这样的概念界定,微博上“历史”传播大体上可以看做是广义“公共历史”的传播,其中既包括了学院派史学的普及化传播,也包括了一般性历史知识的公共传播。基于此,本文试图了解在微博上的公共历史传播者,试图分析微博上公共历史、公共史学的大致情况,以为进一步建立及拓宽“公众史学”研究领域,推动提高“公共历史”水准而贡献微薄力量。 【作者简介】耿元骊,辽宁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