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专门史 >

微博上的历史学者与公共历史传播:内容、路径和效果(2)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学术研究》2014年8期第 耿元骊 参加讨论

    一、微博上的“公共历史”传播者 
    对微博上的史学内容进行扎实数据分析,相对难以处理,目前也不易找到适用的分析工具。但是,有另外一些途径可以对微博上的公共历史传播者情况加以蠡测。②首先,是微博昵称当中名字含有“历史”“考古”等专门词汇的情况。据2013年10月20日笔者检索,均有超过1000个昵称使用。③其中有些是班级或者机构名字,另外有些昵称虽然包括这两个词汇,但完全与历史知识无关。据笔者一页页翻阅,这类昵称数量相对较少,能见到的2000个昵称里面,差不多都与历史传播有或大或小的关系。有28个粉丝超过10万的非个人账户或者官方账户(可统称“营销账户”,但不意味着一定会谋利。限于篇幅,其他账户名称从略)。@历史袁老师、@新浪历史、@历史一问一答,这三个ID占据了粉丝数量的前三名,其中第一名的营销账户有粉丝数量将近300万,而相对严肃的@共识网、@炎黄春秋编辑部等账户粉丝数量较少。这28个账户共有粉丝数达到了1千万以上。假设合计扣除重复粉丝和僵尸粉丝为总量的一半,这28个账户仍然会把信息传播到500万个粉丝中去。④ 
    其次,是进行了认证(或众所周知)的公共历史传播者(非职业历史学者),以历史写作爱好者和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者为主。此类写作者数量庞大,粉丝数量亦极为庞大。这些作者见解、观点并不一致,水准也高低互现,不过基本没有在历史学专业发表平台采用严谨学术规范发表过历史学学术论文。据笔者阅读和了解,如@袁腾飞、@孔庆东、@易中天、@赵楚等粉丝较多,影响也比较大,较多对历史话题有过发言(转发)。据笔者搜检,29位个人用户,有近2800万粉丝(限于篇幅,其余账户名略)。如此数量的受众面,即使除去水军和僵尸粉,也仍然是值得高度关注的群体。当然,这些人是根据笔者有限的微博阅读视野,人为筛选出来,没有海量数据的支持。其中为了平衡不同观点,特意选择了一些与微博主流意见持不同意见的账户,但不代表笔者对他们观点持赞成或否定意见。 
    再次,是职业历史学者。由于职业历史学者数量极为庞大,以笔者有限之目力仅能了解与笔者专业相近的部分学者情况,又由于大部分职业历史学者没有加V认证,很多时候很难确认账户所有者确为职业历史学者。笔者共搜集到63位专业学者作为代表,如@钱文忠、@袁伟时、@葛剑雄、@孟彦弘、@罗新PKU、@雲中上師、@于赓哲、@三语掾V、@旁观者马勇等账户相对比较活跃且可确认为专业研究者。由于很难有软件准确把历史学者辨析出来,其选择严重依赖于笔者的阅读视野。当然,笔者选择时注意了不同学科、年龄、地域、性别的代表性,或可略具抽样意义,不过仍然是北京、上海的学者居多(与互联网及微博总体使用状况趋同,以东部为主)。63位学者共有粉丝800万,高居榜首的钱文忠、袁伟时、葛剑雄三人有粉丝约660万,其他学者大体上有140万粉丝数量。 
    由上述,虽然无法获取准确的数据统计,但大体上可以认为,非职业历史学者的“公共历史”传播最广,受众量最大,草根账户及蓝V账户(营销账户)次之,而职业历史学者在微博群体当中的受众量最小。当然,受众量的多少并不意味着其言论的学术含金量的多少,有些具有极高学术水准和学术价值的微博,确实呈现出曲高和寡的情况。再因职业历史学者本人的自我取向,不愿公开认证也不愿过多发表过界言论,导致影响力相对较小。这同样是历史学者本人的选择,无可厚非。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