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27日,第23届国际拜占庭学大会在塞尔维亚共和国首都贝尔格莱德市举行。大会由国际拜占庭学会主办,塞尔维亚拜占庭学会承办,塞尔维亚科学和艺术学院拜占庭学研究所、贝尔格莱德大学等协办。来自49个国家的1300余位学者参加会议,分成170多个小组进行了交流。 传统研究占主导 就“拜占庭人如何书写历史”为题,英国伯明翰大学的露丝·马克丽迪斯强调,在过去十年里,有关拜占庭历史文献的新版本、新译本不断出现,研究著述也在持续出版,呈现蒸蒸日上的局面。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莱奥诺拉·聂维尔教授认为,在分析拜占庭历史文献的时候,需要将作品和史家纳入拜占庭自身文化中,方可真正理解拜占庭历史文献的内容。美国圣路易斯大学的沃伦·特里高德教授以拜占庭历史文献为例,总结出拜占庭史家在历史写作中暗藏的原则。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安东尼·卡尔德里斯教授则讨论了10世纪末至11世纪拜占庭历史文献的创作与修辞和叙事的关系。除历史文献外,拜占庭圣徒传记文献也是会议主题之一。本届大会的第一场全体会议就命名为“拜占庭圣徒传记的黄金时代”,来自不同国家的学者分别对圣徒传记研究的重要性、新变化、新趋势等进行了阐述。 在传统研究的基础上,跨学科研究也受到重视。澳大利亚天主教大学的布朗文·尼尔教授提到,澳大利亚的拜占庭学者正在跨越传统的学科界限,不同学科的学者正在加强合作。奥地利大学的艾卡特琳娜·米切尔提出,通过女性主义视角来考察拜占庭研究中的性别和认同问题,是近年来凸显的新方法。奥地利大学的约翰内斯·加佩勒运用数学模型、网络地图、统计表格等,展示了拜占庭在全球史中的角色和地位。除此以外,很多学者从心理学和社会学角度,探讨拜占庭史家个体对史学著作的影响,或者从经济学角度探讨拜占庭帝国的贸易。 重视网络技术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拜占庭学领域的应用日渐广泛,不但提高了研究效率,而且加强了各地学者之间的联系。希腊亚里士多德大学的索菲亚·高察瓦西教授指出,网络革命改变了拜占庭研究的环境。她总结了网络给拜占庭学研究带来的巨大变化,例如,旧版本文本和专著的电子化、新电子期刊和专著的开放,使得拜占庭学资源的利用更为便捷,检索网站的出现使得信息查询更加迅速和方便,数据库的出现则使得信息获取更加全面。 奥地利大学拜占庭学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在多场讨论中,展示了他们通过数据库和网络软件分析来构建历史的研究方法,约翰内斯·加佩勒用电子地图和曲线图分析了拜占庭与东西方的物质和文化交流状况,直观、清晰地反映出当时的历史事实。挪威科技大学的斯塔芬·瓦尔格伦教授组织了一场专门讨论会,以“数字人文与拜占庭研究”为主题,来自德国、奥地利、英国的学者就拜占庭学术资源的网络共享、拜占庭印章数据库的使用、在线宗教圣徒数据库、在线拜占庭研究网络的构建等展开了热烈讨论。 全球化特征明显 作为21世纪世界的总体发展趋势,全球化已经深入拜占庭学研究之中。索菲亚·高察瓦西认为,拜占庭学的全球化体现在诸多方面。她以拜占庭语言文献学为例,认为这一曾经在地域上深受限制的学科,已经受到中国学者的关注。她还提到,西方中世纪史、古典学、文学理论等研究与拜占庭学的交叉合作,加强了研究的跨学科性,推动了拜占庭学研究。 奥地利大学拜占庭学研究中心的克劳迪娅·拉普教授提出,伴随着政治全球化和知识爆炸社会的出现,拜占庭学研究已经不再是欧洲国家所专有,它已经成为全球遗产的一部分。哈佛大学顿巴登研究中心的扬·佐科夫斯基教授建议,拜占庭学研究应该在时空上进行扩展,囊括古代晚期至1453年,包括北非、叙利亚等,向东可以通过丝绸之路建立与东亚的联系。中国东北师范大学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的徐家玲教授和李强博士介绍了拜占庭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以此说明了拜占庭学的全球化趋势。 重视基础研究方法 在最后一次全体会议上,希腊、瑞士、美国、澳大利亚和中国的学者围绕“新千年的拜占庭学研究”这一主题,分别对2000年以来拜占庭学研究的发展历程和研究趋势做了探讨。他们的发言表明,拜占庭学研究已经成为门类齐全、研究深入的世界性学科,其学者分布在世界各地,研究内容包含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与此同时,全球化进程、网络和数字化史学的推动,使得拜占庭学研究走向全面发展。虽然欧美国家由于资金投入减少等导致拜占庭学研究热度有所减退,但是,在东方尤其是中国,拜占庭学研究正在逐渐得到加强。 克劳迪娅·拉普在总结发言中说,拜占庭学研究在研究领域和地域上都得到了极大发展,年轻学者不但对旧史料提出了新的疑问,而且积极发掘和利用新的史料。在新的研究趋势和新研究手段出现的同时,研究者不应忽视基础性研究方法和技能,尤其是语言能力。同时,促进国际合作研究,将是拜占庭学未来的发展之路。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