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专门史 >

明代琉球王国与东亚国家的交往及其生存空间(3)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古代文明》2014年7月第 易红 参加讨论

    二、日本对琉球的侵扰 
    关于琉球与中国、日本之间的关系定位,至今仍悬挂于首里城正殿前方具有“万国津梁之钟”之称的青铜钟上的一段铭文有一段描述:“琉球国者,南海胜地。而钟三韩之秀,以大明为辅车,以日域为唇齿。在此二中间涌出之蓬莱岛也。以舟楫为万国之津梁,异产至宝,充满十方刹,地灵人物。远扇和夏之仁风。”此钟由尚泰久王于1458年铸造,而琉球王国是由尚巴志在1429年征服山北、山南以及中山之后而实现最终统一,至1458年也仅30年时间,就以舟车通东亚诸国,进行商贸往来,进而可以自诩“远扇和夏之仁风”。其原因,正如其所描述的,在于“以大明为辅车,以日域为唇齿”。这一表述充分显示出了琉球当时以明朝和日本为其生存和发展重要依据和屏障的境况。倘若考虑到稍后1609年萨摩藩入侵以及1874年日本明治政府废“琉球”置“冲绳”县,那么琉球王尚氏绝不会有“以日域为唇齿”的善良夙愿了。
    明朝对琉球的重要性,以册封和朝贡得以体现。日本对琉球而言,虽以“唇齿”喻之,但很大的依靠来自于琉球和日本之间的贸易往来。具体地说,就是琉球以明朝和日本之间的贸易中介地位而成为一大海上商业王国。琉球利用明朝和日本断绝邦交往来的政治情势,将日本产的刀、扇、卷轴、漆器等送往中国,而将中国产的陶瓷、丝绸、布帛、药材等物品贩卖至日本,从中获取巨大利益。从洪武五年(1372年)至日本萨摩藩入侵琉球(1609年)这一和平稳定的237年时间内,琉球海上贸易逐渐发展,且日益昌盛发达,成为东亚海域颇为富裕的一大海商王国。值得注意的是,琉球与日本海上经贸往来的扩大,使得日本的一些思想文化,尤其是佛教文化逐渐传播到琉球。在《萨摩旧记杂录》中曾记载了不少日本僧侣在琉球的天王寺、天龙寺、普门寺等寺庙讲授佛经传播佛法的文化交流史实。1
    琉球王国以海上贸易立国而得以发展。它与中国、朝鲜的海上商贸往来,往往途径日本所扼守的太平洋海上通道,故而其在从事海上商贸活动中,与日本修礼赠送物品,以期交好,实为良好商贸展开的必要条件。而日本幕府不自觉地便将琉球所赠送的物品视为琉球在向自己进贡。1415年日本幕府将军足利义迟就径直将琉球所赠送的物品称之为“贡物”。为了进一步展开与琉球的商贸往来,幕府还专门成立了负责管理与琉球方面贸易活动的“琉球奉行”。俨然,日本幕府的这一行为方式与明朝对附属国的管理颇为相似。  
    琉球与日本的最早交往时间,迄今学界尚未做出清晰的判定。根据日本学者相田二郎对日本古文书的研究,有一份文书被大致推断为是琉球与日本最早的往来书信,认为是15世纪20年代前后的东西。2可以有确切时间断定的琉球与日本交往的古文书,乃是1461年琉球国王尚德致三州太守的信函。三州太守是对岛津氏因掌管萨摩、大禹季日向三个州的官称。需要说明的是,该书信使用的年号乃是其宗主国明朝的年号,以汉文书写,无疑显示了琉球从属于明朝的历史事实。事实上,于今仍然存在的明代琉球国王与萨摩岛津氏的15通书函中,全部用纯粹汉文或和式汉文草就,纯粹日本假名书写的交往文书,一份也未发现。3从而表明,明代琉球王国尚未从属于日本。在整个15世纪,琉球与日本的交往关系总体上处于和平状态。1570年、1584年,琉球国王还曾给萨摩藩岛津氏致信“睦邻修好”,而萨摩藩岛津亦称琉球为“同盟”、“善邻”、“昆弟”等。4
    1609年,萨摩藩岛津氏入侵琉球是琉球王国独立性丧失的标志性历史事件。其入侵原因,复杂而多样,既有长期交往的历史性矛盾摩擦积怨,也有日本对琉球现实利害的觊觎野心。1572年萨摩藩岛津氏派遣广济寺僧雪岑东堂前往琉球,要求琉球没收没有携带岛津家印判的商船货物。但依靠海上贸易生存的琉球并没有按照萨摩藩的要求去做,此举无疑是对试图控制东亚海域商船贸易的岛津氏的一大打击。1574年,岛津氏致书琉球,指责琉球违背其两国交往“惯例”,比如琉球没有没收无岛津家印判的商船货物、怠慢前往琉球的雪岑东堂、赠送萨摩的物品有所减少等等。5琉球对岛津氏的指责虽然极为不满,但还是致书岛津氏进行解释,矛盾得以暂时缓和。1587年,丰臣秀吉平定九州,岛津氏臣服于丰臣。1588年8月,丰臣通过岛津氏要求琉球对萨摩藩臣服一事上表道贺。年末,岛津义弘派遣僧侣雪龙至琉球,1606年,明廷派遣夏子阳和王士祯出使琉球。二人试图打探1605年福建商船漂流民事件,并要求琉球国王将当年知情的日本使者鸟原宗安招来询问。琉球国王尚宁便将明朝册封使到琉球之事告知了萨摩藩主岛津氏。岛津派遣鸟原宗安到琉球,并带信给明朝册封使,希望与明宣示丰臣欲征服中国、朝鲜以及琉球的雄心,要求琉球谢
    罪称臣。当时由于琉球国王尚永逝世,琉球并没有派遣使臣前往萨摩。对此,岛津氏极为不满。1591年10月,丰臣决定出兵朝鲜,岛津义久要求琉球王尚宁出兵15000人并置办军粮物资,并且声言若不按此办理,将首灭琉球。1593年琉球王尚宁向萨摩输送军粮,但只达到岛津氏要求的一半。1594年,岛津氏再次要求琉球输送军粮,但遭到琉球拒绝。1594年在当时日本最后一次入明之后,明代的中日关系就此中断。明朝和日本之间的商贸往来只能依靠琉球为中介,进行补偿。日本幕府认为,只要控制了琉球,便可实现对明朝商贸往来的间接控制。自1577年岛津氏征战九州始,中历1592—1598年的侵朝供需战备物资,至1600年关原之战,岛津氏经20余年的参战以及战争消耗,实力大为衰退。对于日本和萨摩藩来说,这就成了其经济上的“切实要求”和“处置琉球的契机”。6
    1606年,明廷派遣夏子阳和王士祯出使琉球。二人试图打探1605年福建商船漂流民事件,并要求琉球国王将当年知情的日本使者鸟原宗安招来询问。琉球国王尚宁便将明朝册封使到琉球之事告知了萨摩藩主岛津氏。岛津派遣鸟原宗安到琉球,并带信给明朝册封使,希望与明朝修好、互通商贸往来。同时,还要求琉球从中帮忙互通中日关系。由于“倭患”之故,明朝最终拒绝了日本意欲修好两国关系的要求。此事也自然成了日本入侵琉球的一大口实。经过三年的准备,1609年4月,萨摩藩军队占领琉球国首里城,“琉萨之役”以琉球失败而告终。需要说明的是,当时明朝在朝鲜抗击丰臣秀吉的侵略战争中已经耗尽国力,国内民变四起,加之北方努尔哈赤带兵入侵,所以也无暇顾及萨摩对琉球的入侵。
    萨摩藩藩主岛津氏在征服琉球后,派人入驻琉球,并丈量琉球土地,要求琉球每年进献贡物。萨摩入侵琉球的直接后果就是琉球独立性的丧失。不过,在名义上,琉球仍是一个独立的王国。自此,琉球的生存空间和对外拓展受到了日本的干涉甚至可以说是挤压。琉球开始了在经济上既向中国“朝贡”又向日本“朝贡”的“两属”生存方式。当然,琉球向中国“朝贡”和向日本“朝贡”所获利益有天壤之别。向中国“朝贡”,予少取多;向“日本”朝贡,则予多取少甚至根本没有所获。需要说明的是,琉球真正开始接受日本册封是在康熙初年琉球王尚贞执掌国政时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日]喜舎場一隆:《近世薩琉史の研究》,東京:国書刊行会,1993年,第168頁。 
    2[日]相田二郎:《日本の古文書》,東京:岩波書房,1949年,第753頁。 
    3何慈毅:《明清日期琉球日本关系史》,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21页。
    4米庆余:《琉球历史研究》,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59页。
    5[日]上原兼善:《島津氏の琉球侵略――もう一つの慶長の役》,東京:榕樹書林,2009年,第25頁。
    6[日]比嘉春潮:《沖縄の歴史》,東京:三一書房,1977年,第164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