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党史 >

石仲泉:新泉整训与红军早期的党和军队建设(6)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石仲泉 参加讨论

    周恩来、李立三和陈毅一起,经过一个多月的讨论,对红军建设的一系列根本问题达成了共识。周恩来代表中央委托陈毅起草致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陈毅以周恩来起草的八月“指示信”为基础,充分吸收一个多月来三人讨论的意见,完成了起草任务。周恩来对起草稿仔细审阅后,提交中央政治局于9月28日讨论通过。这就是中央“九月来信”。该信论及了九个问题,基本内容和观点是:
    ——关于国内政治形势和中国革命的特征。认为导致军阀混战的各种矛盾是无法克服的,军阀混战将继续发展。红军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存在,并继续向前发展。在这种形势下,产生了“先有农村红军,后有城市政权,这是中国革命的特征,这是中国经济基础的产物。”这个论断,对于提出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理论起了奠基作用。
    ——关于红军的基本任务。认为主要有三项:一是发动群众斗争,实行土地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二是实行游击战争,武装农民,扩大队伍;三是扩大游击区域及政治影响于全国。“红军不能实现上面三个任务,则与普通军队无异。”这个规定既批评了单纯军事观点,也比井冈山时规定的打仗、筹款和发动群众的三大任务有了发展。
    ——关于红军的分兵与集中。认为这只是某一时期工作方式的便利问题,绝不能把四军分成几路各不相属的部队。分兵游击、集中指导是不可移易的原则,“四军两年来集中奋斗,渡过各种难关,此种艰苦的经验不应为全体同志忽视”。这否定了主张分兵的观点。
    ——关于红军的群众工作。它特别强调了调查工作和群众路线问题,指出:调查工作应切实去做,“这个工作做得好,对于了解中国农村实际生活及帮助土地革命策略之决定有重大意义。”关于筹款工作,“亦要经过群众路线,不要由红军单独去干”。这两条对于后来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基本点的形成,起了奠定根基的作用。
    ——关于红军的自身建设。认为必须依靠和发动群众来扩大红军,对参加红军的农民必须“加强无产阶级意识的领导,才可以使之减少农民意识”;在组织系统上,红军目前仍可由前委指挥,对外用军部、政治部来号召;党代表制度应改为政治委员制度,军政治委员可由前委书记兼任,但不可再兼政治部主任;红军要严格军事训练,加强战斗力;要加强纪律与处罚,坚决废除肉刑。这对于军队建设也起了奠定根基作用。
    ——关于红军中党的领导。提出党的组织系统可保持现状,前委下面可不成立军委;“党对军队的指挥尽可能实现党团路线,不要直接指挥军队,经过军部指挥军事工作,经过政治部指挥政治工作”;“前委应着眼在红军的政治、军事、经济及群众斗争的领导上”,对日常行政事务不要去管理;一切工作归支部这个口号是对的,“但不是与党的民主集权制相对立”。
    ——关于反对极端民主化。它指出:“党的一切权力集中于前委指导机关,这是正确的”。不能用反对“家长制”来削弱指导机关的权力,为极端民主化打掩护。“前委对于一切问题毫无疑义应先有决定后交下级讨论,绝不能先征求下级同意或者不作决定俟下级发表意见后再定办法”。这样做“是极端民主化发展到极度的现象”。“军队中民主化只能在集中指导下存在,并且实行的限度必须依据客观条件来决定伸缩,不应漫无限制,以妨害军纪之巩固。”
    ——关于朱德、毛泽东的争论。它对朱、毛两人“常采取对立的形式去相互争论”、“离开政治立场互相怀疑猜测”、工作方法“犯有主观的或不公开的毛病”作了批评,肯定毛泽东“仍为前委书记”。为挽回过去争论造成的损害,前委应该:(一)加强前委指导机关的威信,与一切非无产阶级意识作坚决斗争;(二)在帮助纠正朱、毛两人的缺点后,要恢复他们在群众中的威信;(三)朱、毛仍留四军工作,经过前委会议传达,对毛泽东的工作安排“须使全体同志了解而接受”。[1]91-105
    中央“九月来信”对于解决红四军党内争论非常重要。朱、毛二人的分歧最初并不大,但毛泽东担任一年半前委书记,没有征求过朱德的意见,使他的一些不同看法没有发表机会。刘安恭来四军挑拨,林彪“选边站队”,使两人的矛盾激化了。由于朱、毛是四军的两位主官,陈毅夹在中间很难办,只能两边“各打五十大板”。为此,毛泽东对陈毅意见很大,认为他搞调和折衷。中央“九月来信”将红四军党内争论的一些重大问题表明了态度,这不仅对于红四军,并且对于各根据地红军加强党的建设和军队建设都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