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党史 >

裘斌:近十五年来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研究述评(2)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党史研究与教学》(福州 裘斌 参加讨论

    二、主要研究成果
    近十五年来,理论界对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进行了深入思考,并为之展开了热烈的探讨。学者们的研究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并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
    (一)关于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理论渊源
    研究者们普遍注意到马克思主义相关经典理论、苏联的建设经验、中国共产党人自身的斗争经验和建设实践这三个方面对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影响,并形成了一些共识。如陈立旭认为,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中共面临三方面理论模式的引导:一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有关社会主义的理论论述,二是受到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实践模式的引导,三是受到民主革命时期形成的毛泽东革命思想的影响。上述理论形态从其本质而言都是马克思主义的,但遗憾的是与新中国面临的现实较远⑤。
    随着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全面展开,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努力实现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起来的任务时,不可避免地涉及如何对待苏联的建设经验的问题。龚育之指出,在开始建设的时候,“学习苏联”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但是学习苏联终究不能代替对自己道路的探求,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共产党人只能总结自身经验和借鉴外国经验,在实践中探索和思考⑥。沙健孙也认为,在思考中国建设问题时,毛泽东不仅坚定地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上,而且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视野十分开阔,思想也是解放的⑦。
    同时,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思想中的本土化资源——中国传统文化也日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郑林华认为,在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中的革命文化导向——墨家思想相结合是合理的。但在革命胜利后,应转换到与传统文化中的执政文化——儒家思想相结合。否则就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产生“继续革命”、平均主义及空想主义等思想。⑧
    (二)关于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思想上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以来,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对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而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先导。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指出,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在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经济体制、教育科技文化工作、社会主义发展目标以及党的建设等诸多方面均形成了系列正确的认识成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而上述成果的取得,毛泽东无疑起了主导作用⑨。研究者们普遍认为,毛泽东这些很有价值的思想,尽管后来有的并没有在实践中落实,却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的实践做好了思想铺垫。
    有不少学者则从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视角,来探讨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思想上的贡献。逄先知认为,在新中国建立和建设过程中,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出发,解决了中国的发展该走什么路的问题,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遗产⑩。庄福龄则认为,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后,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面有两大创举:一是创造性地以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为指针,寻求一条与斯大林路线不同的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二是毛泽东从依靠民主“新路”,到提出进一步贯彻社会主义的民主集中制,力图扭转形势,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更好地结合(11)。
    也有一些学者从推进现代化的视角来考察毛泽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思想上的贡献。的确,如何在一个经济文化较为落后的东方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是党的各代领导集体一直探索和思考的问题。李捷认为,毛泽东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并作出了三个重要选择:在制度方面,选择了中国式的工业化、现代化道路;路径方面,选择了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的发展道路;外部关系方面,选择了自力更生、独立自主地实现现代化的道路,这是非常不容易的(12)。
    (三)关于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思想上的失误
    从辩证和发展的观点来分析,作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先行者,毛泽东在思想上出现失误是难免的,关键是认真总结原因,并引以为鉴。
    研究者普遍认为,在带领党和人民艰辛探索适合自身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程中,毛泽东在1957年下半年以来逐步形成了“左”倾的错误思想,这主要表现为社会主义建设速度上的急于求成与阶级斗争上的扩大化。《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指出,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探索是艰巨复杂的,这种复杂性既体现在全党集体探索的过程中,也体现在领导者个人的思想中。从毛泽东的思想发展来看,他既提出过许多正确观点和主张,同时也逐步形成了“左”倾错误思想。这是我国1958年以后建设事业发生挫折和失误的主要原因。(13)陈明显也认为,进入社会主义时期后,毛泽东想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结果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他要全党保持清醒头脑,结果提出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方针;他要反修防修,结果发动了“文化大革命”。他虽然时时处处为国家和民族的兴旺发达考虑,但他脱离了群众和实际,他手中缺乏真实可靠的材料,结果作出了许多错误的决策。(14)应该说这些分析是客观中肯的。
    许多学者对毛泽东在社会主义时期“左”倾错误的一个方面——社会主义建设思想上的急于求成问题作了认真思考。逄先知、金冲及在其主编的《毛泽东传》中指出,毛泽东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创立者,调查研究的倡导者。但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等运动中,他背离了这些原则,从主观愿望出发,实行了一些超越历史发展阶段的政策,片面地夸大了主观能动性和人的意志的作用,因而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许多违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情况。(15)围绕对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急于求成问题的反思,学者们还对毛泽东在晚年是否有民粹主义思想展开了探讨。胡绳在其《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再评价》等文中认为,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主张充分利用资本主义创造进入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然而,当1953年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后,毛泽东逐渐形成了利用政治力量促进社会主义改造飞速完成的想法,这“实质上属于民粹主义范畴。”(16)不少学者对此表示赞同,认为胡文对新民主主义论的分析在理论上达到新的高度(17)。沙健孙等研究者则持不同观点,提出民粹主义只不过是产生于俄国的一种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思潮,认为上述观点“忘记了实现工业化是可以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这样两条道路的。”(18)理论界关于晚年毛泽东是否有民粹主义思想的争鸣,进一步引起了研究者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再探讨。于光远联系中国历史,对毛泽东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原因作了具体剖析,并对“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的内在联系作了分析研究,引起了学界广泛关注(19)。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