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党史 >

李洪峰:邓小平怎样开创历史新时期(3)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党的文献》2014年第4期 李洪峰 参加讨论

    在这两个重大战略判断的前提和基础上,邓小平作出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战略决策,包括实现全党工作重点的战略转移、确立“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制定“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提出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党的建设等各方面一整套方针政策;包括决策恢复高考;推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带动越来越多的地区和人们逐步达到共同富裕;创办经济特区;确立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决策实施“863”计划;包括恢复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推动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科学评价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平反冤假错案;实行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针;提出一系列“两手抓”方针;把制度建设和民主法治建设突出提到全党面前;实行百万大裁军;提出“一国两制”方针,解决香港、澳门问题,等等。这一系列战略决策,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
    特别值得提起的是,邓小平在推进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牢牢把握了三个重大历史节点,“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引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航船,乘风破浪,胜利前进。
    第一个重大历史节点,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当时的中国,面临极其复杂的局面。邓小平及时向全党发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战略号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重新恢复和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了全党工作重点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转移,确立了邓小平作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地位。有的同志认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不低于43年前的遵义会议,这是很有道理的。这两次会议虽然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但有一个根本的共同点,就是实质上分别确立了毛泽东和邓小平在全党的领导地位,实现了我们党从遭受严重挫折到走向新的胜利的伟大转折。
    第二个重大历史节点,是1989年平息北京发生的政治风波。邓小平领导全党果断平息了政治风波。1989年6月9日,他在接见首都戒严部队军以上干部时的重要讲话中,
    科学分析了形势,明确而肯定地向世界宣布,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动摇,坚持“三步走”的战略目标不动摇,坚持十三大概括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动摇,从而在重大历史关头,鲜明地回答了中国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朝着什么方向前进的重大问题,稳定了大局,进一步坚定了改革开放的战略决心,树立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形象。
    第三个重大历史节点,是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南方,就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地抓住机遇,加快改革开放步伐,集中精力把经济搞上去等一系列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发表了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谈话。这既是一篇集大成的谈话,概括了邓小平理论的主要之点,又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新的宣言书,再一次从根本上排除了“左”和右的干扰,把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三、战略指导,邓小平领导风格的本质特征
    邓小平作为战略家,他的领导工作高瞻远瞩,举重若轻;脚踏实地,不尚空谈;旗帜鲜明,勇于担当;柔中寓刚,绵里藏针;波澜不惊,稳如泰山,赢得了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高度信赖和衷心爱戴。而贯穿邓小平领导工作的,是他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的信仰。坚定的信仰,是邓小平全部实践和理论的基石,也是邓小平领导风格的基石。
    邓小平在讲到党的优良传统时,曾经讲过:“毛泽东同志倡导的作风,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这两条是最根本的东西。”(《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45页。)邓小平在伟大光辉的一生中,始终不渝坚持的,也是这两条最根本的东西。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是邓小平领导风格的两个基本点。
    1985年9月23日,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的讲话中提出:“我们现在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代和任务不同了,要学习的新知识确实很多,这就更要求我们努力针对新的实际,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们运用它的基本原则基本方法,来积极探索解决新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基本问题的本领,既把我们的事业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推向前进,也防止一些同志,特别是一些新上来的中青年同志在日益复杂的斗争中迷失方向。”(《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46—147页。)为此,他建议“党中央能作出切实可行的决定,使全党的各级干部,首先是领导干部,在繁忙的工作中,仍然有一定的时间学习,熟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从而加强我们工作中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47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