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党史 >

抗战期间任弼时出使共产国际再认识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江汉论坛》2014年第10期 曾成贵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抗战期间任弼时出使共产国际,报告了中国抗战情况、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现状及共产党的方针、以及八路军、新四军、根据地和党的建设情况,使共产国际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情形,作出支持中共政治路线的决议。任弼时正面阐述中央政治局十二月会议,没有涉及毛泽东与王明的分歧。任弼时参加共产国际中国问题研究小组的工作,根据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传播了中共的主张。任弼时的报告,与六中全会纠正王明错误没有直接关系。 
    【关键词】任弼时;共产国际;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十二月会议;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中图分类号:K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54X(2014)10-0077-06 
     
    【作者简介】曾成贵,历史学博士,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1938年3月5日,任弼时从延安启程赴苏联。当月中旬或下旬,经由迪化(今乌鲁木齐)抵达莫斯科。1940年2月25日,离开莫斯科回国。①出使共产国际的这两年,是任弼时革命生涯的重要时段。近年来,俄罗斯发布的共产国际档案被译成中文出版,为我们提供了任弼时出使共产国际期间前所未知的重要活动的记载。研究这部分资料,我们不仅能够丰富任弼时生平业绩的现有记述,并澄清有关细节,而且可以对任弼时出使共产国际,尤其是向共产国际所作的两个报告,得出新认识。 
    一、任弼时远赴共产国际的缘由与使命 
    任弼时是根据1938年中共中央政治局三月会议的决定赴莫斯科的,其任务是“向共产国际交涉‘军事、政治、经济、技术人才’等问题”。② 
    现有的研究成果一般都认为,任弼时之所以奉派赴苏,是因为王明打着共产国际和斯大林的旗号,推行所谓新政策,极力指责洛川会议确立的正确主张,并且在组织上作出了许多与党中央分庭抗礼的举动。党中央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派专人向共产国际说明中国抗战和国共两党关系的情况。③也有的说得更纯粹,认为王明的观点迷惑了许多同志,在党内很有市场,毛泽东一度处于孤立境地,只有寻求共产国际支持这一条路可走。④ 
    的确,王明在政治局十二月会议上,与毛泽东发生了分歧。他是带着共产国际指示回国的。1937年8月10日,共产国际执委会总书记季米特洛夫主持书记处会议研究中国抗战和中共的方针问题,成立了他本人亲自参加,包括王明、邓发、康生等中共高级干部在内,由王明主持的专门委员会,起草指示中共的建议。10月10日,共产国际书记处批准了这个专门委员会的建议。11月11日,应王明、康生的要求,斯大林在克里姆林宫召见了王明、康生和王稼祥,就抗日战争和中国共产党作了13条具体指示。⑤11月13日,在王明、康生回国的前夕,季米特洛夫又同他们二人及王稼祥作了临别谈话。⑥应当说,中共中央政治局十二月会议,本质上是传达共产国际决定和斯大林、季米特洛夫指示精神,结合抗战以来的实际加以贯彻落实的会议,其积极作用是主要的。1938年2月27日至3月1日,政治局再次讨论抗战形势、国共两党关系和抗日军事问题。鉴于战略防御阶段对日作战的形势在恶化,统一战线的共同纲领、组织形式等重大问题悬而未决,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在即,需要把全面抗战以来中国的各方面形势,中共贯彻落实共产国际决议的情形,及时向共产国际直接报告,并得到共产国际的进一步指示。 
    所以,《任弼时年谱》指出任出使共产国际的使命,是向共产国际交涉军事、政治、经济、技术人才等问题,并未特别强调此行旨在寻求毛泽东与王明分歧的解决之道,才是准确而得当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