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国历次党代会与经济波动关系的回顾 在分析中国历次党代会与经济波动关系的过程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经济周期的测定。测定经济周期的方法主要有速度法、一阶对数差分法等。速度法是一种以经济增长率为指标来测定经济周期的方法,由于速度法测定经济周期具有简明和直观的特征,因此,本文采用速度法的方法来测定经济周期波动。在划分经济周期的过程中,本文借鉴陈乐一等(2010)利用谷—谷法划分经济周期的方法,把中国经济波动划分为11个周期。下面我们将分析历次党代会召开的年份与经济周期中的波峰年份的关系(见图1)。 1956年9月党的八大召开,当年GDP增长率为15.0%,经济运行上升到第一个经济周期中的波峰。从政治方面来看,从1955年下半年开始加快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末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公有制成为中国的经济基础,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从经济方面来看,1955年工业生产增长较快和农业生产大丰收为1956年的经济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1956年距离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时间只剩2年,由于前3年只完成计划投资额的一半左右,此时亟须加大基本建设投资、增加职工工资和增放农业贷款,以此促进工农业生产。截至1956年末,全国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0.2%,在社会主义改造和投资高速增长的作用下,第一次出现经济周期中的波峰年份与党代会召开的年份重合。 1969年4月党的九大召开,国内政治秩序相对稳定,社会生产生活的正常秩序开始有所恢复,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为结束两年来经济发展的无计划状态,周恩来总理指示抓紧编制《1969年国民经济计划纲要》,在为党的九大和建国20周年献礼的口号下,这个计划纲要的很多指标都制订得过高。1970年末,GDP增长率为19.4%,比上年增长近2.5个百分点,全国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7.1%,经济运行上升到第四个经济周期中的波峰,第一次在党代会召开后的第一年出现了经济的扩张与繁荣。 图1党代会与中国GDP增长率的波动趋势 ![]() 注:党代会召开的年份虚拟变量设置为1,其他年份为0 资料来源:《新中国统计年鉴60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数据库 1973年8月党的十大召开,当年GDP增长率为7.9%,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对国民经济各领域进行全面整顿,国民经济形势出现了新的转机。1975年末,工业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4.9%,GDP增长率达到8.7%,经济运行上升到第五个经济周期中的波峰,即在党代会召开后的第二年出现了经济的扩张与繁荣。 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结束。从1977年开始,人们的思想得到初步解放。1977年5月,华国锋在《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上的讲话》指出,“中国国民经济必将出现一个全面跃进的局面”。1977年8月党的十一大召开,1977年末,国家安排基本建设投资额312亿元,1978年为417亿元,同比增长33.7%。在追求国民经济高指标和工业建设高速度的刺激下,1978年GDP增长率达到11.7%,比1977年高出4.1个百分点,经济运行上升到第六个经济周期中的波峰,在党代会召开后的第一年出现了经济的扩张与繁荣。 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召开,当年GDP增长率为9.1%。1982年以后,农村地区继续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农业生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地区逐步推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全面推行经济责任制,实施利改税制。在改革不断深化的刺激下,198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率为16.2%,1984年又上升到28.2%。正是在经济体制改革和投资高速增长的驱动下,1984年GDP增长率达到15.2%,比1983年增长4.3个百分点,经济运行上升到第七个经济周期中的波峰,在党代会召开后的第二年出现了经济的扩张与繁荣。 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召开,十三大报告指出从根本上实现既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需要依靠加快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改革和建设相互适应、相互促进才能够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在党的十三大召开的感召下,加上经济体制改革的作用,1987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为21.5%,GDP增长率达到11.6%,比1986年8.8%的GDP增长率高出2.8个百分点,经济运行上升到第八个经济周期中的波峰,第二次出现经济周期中的波峰年份与党代会召开的年份重合。 1992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京召开全体会议,认真讨论了中国改革和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会议号召全党同志要紧密地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以改革和建设的优秀成绩迎接党的十四大胜利召开。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召开,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在以优秀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四大胜利召开的感召下, 1992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高达44.4%, GDP增长率达到14.2%, 比1991年9.2%的GDP增长率高出5个百分点, 经济运行上升到第九个经济周期中的波峰, 第三次出现经济周期中的波峰年份与党代会召开的年份重合。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召开,当年GDP增长率为9.3%,与1996年10%的GDP增长率水平相比下降0.7个百分点,1998、1999年的GDP增长率分别为7.8%、7.6%,经济运行下降到第九个经济周期中的波谷。1997年7月泰国爆发严重的金融危机,并殃及东南亚诸国,号称东南亚金融危机。这场危机的影响一直持续到1999年。在此期间,1998年的货物贸易出口额为26 849.7亿元,比1997年的26 967.2亿元减少了117.5亿元;1997年利用外资总额的增长率为-14.3%,1998年利用外资总额增长率为-6%,1999年为-14.2%。由于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和中国经济的持续收缩,既没有在党代会召开的当年出现经济周期中的波峰,也没有在党代会召开的随后年份出现经济的扩张与繁荣。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