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历史文献学 >

“笔谈”沟通明清中朝学术交流(2)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 陈俐 叶留香 参加讨论

    笔谈资料弥足珍贵
    笔谈材料的珍贵性,主要在于其记录的真实。一方面,笔谈文本对日常生活的观察与记录是当时社会现象的真实反映。笔谈中有大量的各地丧祭礼仪、婚嫁风俗、服饰衣冠等日常生活的记载。比如,朝鲜文士发现清朝人婚嫁之礼乃遵照《朱子家礼》。当时清人对这样的习俗已经习而不察,而朝鲜文士却能敏锐地捕捉这一现象,并提出疑问,与清朝文人探讨。这些具有地方性文化史料性质的笔谈,是对中国典籍记载的重要补充。另一方面,笔谈一般是在比较隐秘情况下进行的私人会谈行为,文人会比较自由地吐露真实心声,尤其中朝密友间的深入笔谈,多为肺腑之言,所言话题虽多涉及禁忌,但也多无隐晦。笔谈末尾常有清人“欲裂其所书”的记载,其原因正是其内容涉及时讳,清人惧怕殃及自身性命。惟其交流的坦诚,洪大容、朴齐家、李德懋等朝鲜文士与清文士“以笔代舌,并以道义成君子交”。
    笔谈资料对研究中朝两国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也具有重大意义。法国学者达尼埃尔-亨利·巴柔(Daniel-Henri Pageaux)指出:“通过对笔谈的研究,可以发现,两国文人有诸多关于两国各个方面的看法,形成他们眼中的异国形象。文学形象是在文学化,同时也是社会化的运作过程中对异国看法的总和”,“文学形象学,便是研究文学作品中所表现的异国。”毫无疑问,笔谈可以反映朝鲜文士眼中的中国形象。朴趾源《热河日记》描述清代女性裹足云:“汉女弯鞋,不忍见矣。以跟踏地,行如种麦,左摇右斜,不风而靡,是何貌样!”清朝司空见惯的裹脚风俗,在朴趾源眼中却是那么残忍不堪。自明朝起,中朝两国文士交流长达七个世纪,笔谈反映出的两国形象也在不断变化之中,研究者可以从中更为细致地了解两国文化形象的转变过程。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