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历史文献学 >

“笔谈”沟通明清中朝学术交流(3)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 陈俐 叶留香 参加讨论

    反映两国文士文化意识
    通过笔谈,还可以管窥中朝两国文士间文化意识的异同,看到双方的相互影响和受容情况。两国虽文化同源,但对具体学术、文学问题的认识,仍存有一定差异。两国文士曾围绕朱陆之辨这一儒学问题有过激烈而深入的探讨,朝鲜文士几乎无一例外地表达出“尊朱斥陆”的观点,而清代文士多认为朱陆之学殊途同归。又如,笔谈中有大量围绕科举制度进行的交流,可以反映朝鲜对中国科举的模仿和改变情况。例如,朝鲜使臣徐滢修在与刘松岚笔谈时,曾言“弊邦科制略仿明朝洪武初所定之遗规”。朝鲜科举部分效法了明代规制,清朝取士之法则主要沿袭明朝的科举制度。通过比较,两国考试出题都以四书五经为主,时间、级别也大致相同,其他方面则有诸多不同。比如李田秀、李晚秀和张裕昆笔谈中,张裕昆有言“贵邦则闻以论策取士,必有古意之余存,而此中人士汨没于八股中,更无可观”,道出两国科举应试文章写作形式的区别。李鼎受向王梦祥介绍朝鲜考试内容种类,涉及诗、赋、表、判、策、箴、铭、颂、诰等,王梦祥不禁感叹“课艺胜敝邦多多矣”,道出朝鲜应试内容的多样。针对陆九渊的学说,洪大容与清人严诚、潘庭筠交流时,起初持绝对的否定态度,但笔谈后,洪大容对陆学不再一味排斥,而是“不敢妄论”。由此,中朝文人通过笔谈,对彼此的学术有了更深理解。这些笔谈中的求同存异,也使得我们对当时两国文化、文学差异有更为客观而深刻的认识。
    总之,中朝文士笔谈资料具有重要研究价值,随着新资料的不断涌现,相关研究必然越来越深入。在对笔谈进行系统研究和纵向考察的基础上,结合中朝文人往复尺牍、唱酬诗歌、赠序题跋等相互补充、印证,我们可以对明清中朝文化交流得出实事求是的认知。同时,也可以从不同角度展开综合性研究。例如,中朝两国文士在用笔谈交流的过程中,虽字义相同,但一些词语和语言结构上的运用依旧有所差异,我们可以对此进行笔谈文献的语言学研究。至于笔谈关于各地社会风俗、国家政治、外交、经学、文学等问题,研究者也可以进行专题研究。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清代中朝文人笔谈资料整理与研究”(13YJA751006)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南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南通大学文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