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的敌后游击战牵制了大量日军,有力配合了正面战场的作战,并使人民抗日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到1940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从抗战开始时的5万多人发展到50万人;除陕甘宁边区外,在华北、华中和华南地区建立了16块抗日民主根据地,拥有近1亿人口,成为全国抗战重心。45 四是从1941年12月,日军发动太平洋战争至1945年9月抗日战争胜利,这是抗战的第四个阶段。在此阶段,共产党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并由1944年春转入战略攻势作战,而国民党却是被迫抗战、片面抗战,并严重丧失民心军心,最终酿成豫湘桂战役大溃散。蒋介石政府对美英帝国主义的依附性,决定其对日本侵略者的根本态度。太平洋战争爆发、美英对日宣战时,国民党政府也才正式对日宣战。从一定意义上讲,蒋介石政府又不得不步入“被迫抗日”的轨道。为配合英、美打击日军,蒋介石政府命令各战区对日军发起进攻,也曾给日军以有力打击。特别是1942年元旦发起的第三次长沙会战,日军死伤5万余人。为配合美英太平洋战场,为了维护其西南政权的稳定性,同时也是为了开辟和维护自己接受美英外援甚至特定条件下的退逃战略通道,1942年2月,蒋介石政府组成远征军进入缅甸对日作战。远征军的将士英勇无畏,在中华民族的抗战史上写下了气壮山河的篇章。由于美国在华空军加强,日本在中国东海的船只损失急增,海路交通可能被切断。为挽救失败,日本提出新的作战设想:东面在太平洋各岛屿尽力阻止美军的进攻;西面在中国战场打通被分割的华北、华中和华南占领区。1944年4月至1945年1月,日本发动了打通大陆交通线的河南、湖南、广西会战,日方用于这次作战的总兵力有50余万人,而国民党军队在豫湘桂战役前总人数已达几百万。此时的日军在各个战场上全线溃败,战斗实力已如夕阳西下,但国民党军队士气更是不堪一击。在豫湘桂战役中,在美国空军保障空中优势的情况下,国民党军队却被日军打得望风而逃。这次豫湘桂大溃散,国民党损失50多万兵力,丢失河南、湖南、广西、广东等省的大部以及贵州省的一部,共约2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146座城市。衡阳、零陵、宝庆、桂林、柳州、南宁等地空军基地和飞机场被日军侵占。6000多万同胞沦于日寇铁蹄之下,无数资源被强占,财富被掠夺,并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从一定意义上讲,正是这次豫湘桂大溃散,美国看到作战能力如此不堪的国军,才与斯大林达成协议:由苏联出兵东北,完成本是国民党军队的作战任务,代价则是外蒙古独立。在此阶段,蒋介石政府在经济上更是拚命扩张官僚资本,大发国难之财;在政治上压迫人民民主运动,在天水、西安、重庆、上饶和贵州等地设置的“集中营”中,被逮捕、囚禁并施以精神肉体折磨的共产党员和各地抗日进步青年,达20万之多,加上豫湘桂大溃散,从而导致更多人包括国民党阵营中许多人对蒋介石政府越来越失去信心。 1943年8月13日,毛泽东致电中共各中央局、中央分局指出:“据今年七月统计,全部在华日军三十六个师六十万人,国民党只抗击二十五万人,共产党抗击了三十五万人。全部汪精卫、王克敏的伪军六十二万人(大部分是蒋介石军队投敌伪化的),国民党只牵制了广东方面的六万人(但并不攻击他们),在华北、华中五十六万伪军,均为共产党所抗击,国民党对之一枪不打。”46 1944年6月22日,第十八集团军参谋长叶剑英向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作了题为《中共抗战一般情况的介绍》的长篇谈话。他指出:“中国抗战,一开始就分为正面和敌后两大战场;而自一九三八年十月武汉失守以后,敌后战场就在实际上成了中国的主要战场。”“敌后战场有三个,即华北、华中、华南三大敌后战场。在华北敌后战场抗战者为八路军,在华中敌后战场抗战者为新四军,在华南敌后战场抗战者为中共领导的游击部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现有四十七万多人,在一九四四年三月以前,抗击了侵华日军的百分之六十四点五;国民党的军队有几百万人,只抗击了侵华日军的百分之三十五点五。如果把全部日军和全部伪军合计起来,则在一九四四年三月以前,共产党的军队抗击日伪军总数一百三十四万人中的一百一十余万,即百分之八十四,国民党的军队只抗击了百分之十六。“中国共产党的军队,就在华北、华中、华南这三个敌后战场与十五个以上抗日根据地上,进行异常残酷的非未曾目击者所能想像的抗日战争,至七年之久。赖有这些敌后战场,才挽救了中国免于被日寇灭亡。”叶剑英的这篇谈话,毛泽东作过修改,在谈话讲到伪军处,加写了一段话:“国民党之所以让这些伪军投敌,投敌之后不加讨伐,并反而暗地和他们联络,其目的,不但为着在现时反对共产党,而且含有深远计划,而准备在日寇失败退出大城市与交通要道时,好让这些伪军藏其敌旗,打起国旗宣布‘反正’,占领这些大城市与交通要道,配合正面国民党军队,进行全国的反共战争。几年来在伪军中流行的所谓‘曲线救国论’,就是为着这种叛变民族的目的,全体人民是应该现在就起来注意这种阴谋的。”47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