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历史地理学 >

从外滩空间演进看上海的契约精神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文汇报》2016年1月29日 newdu 参加讨论

    
    图①:1855年英租界外滩地图
    
    图②:外滩建筑界面与岸线分析(1855,1866,1940年)
    
    图③:外滩公私空间界限分析(1855,1917年,据史料自绘)
    
    19世纪80年代的外滩
    外滩对上海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这里有上海近代都市发展中最早的道路、最早的码头、最早的外侨建筑。在特色纷呈的近代建筑之外,整齐划一的建筑地块边界、空间的公共属性是外滩最为重要的特征。然而,这些特征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在近代逐步形成的,与中西空间竞夺、近代社会与市政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这些特征的形成,是上海城市精神作用的结果,同时也在演进中塑造着上海的城市精神。
    外滩的发展始于航运贸易。根据近代租界的“根本大法”———1845年《土地章程》,外滩空间最早实际上是洋船停泊码头和外侨租地之间2.5海关丈(今约8.95米)宽的“纤道”,且此官道性质是中国的官地,不能给外侨建房。而各洋行装卸货往往是从自家仓栈穿过纤道到自己的码头上装船———公私空间区分在此并不明确。因此,浦江沿岸迅速被永久性的码头栈房占据了。(图①)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