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专门史 >

清代普洱茶与滇东南多民族社会(7)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清史论丛》2015年号 方铁 参加讨论

    
    清代内地流民大量进入边疆和僻地,车里、茶山等地亦为流民较集中的地区。受其影响,滇东南普洱茶产地的社会关系渐趋复杂。
    内地移民大量进入云南地区,可溯自明代。明朝认为蛮夷强悍难治,在云南常驻重兵。明朝的军事制度以卫所为基础。其特点一是军士来自军户,军户世代当兵。二是纳入卫所管理的军士,须在指定地区屯田或戍守,有事作战无事务农,由此形成以驻军为形式的大规模移民垦荒浪潮。明朝还将一些内地百姓迁至云南屯垦。明廷在云南各地所置卫所,分布在今腾冲、保山以东,景东、红河以北的地区,滇南、滇西等蛮夷集中地区则由土司管辖。卫所军士、迁来百姓主要分布在农业地区,其作用不可小视。明人王士性说:云南新置郡邑,皆建卫所之中,以卫所为主,郡邑为客,缙绅拜表祝圣皆在卫所;“故卫所所治皆中国人(按:指汉人)。”省内腹地的发展速度乃远超边疆和僻地。王士性称设治之地,“惟云南、临安、大理、鹤庆、楚雄五府嵌居中腹地,颇饶沃,余俱瘠壤警区。”[54]因外来人口甚少,且长期被土司控制,滇东南等边疆地区长期封闭落后,难以形成普洱茶萌生及发展的社会条件。
    清代情形发生明显的改变。自发迁居云南的外地流民,大都拖儿带女、贫穷拮据,既无插足富庶之地的条件,亦无创业经营的资本,落籍人口聚集的腹地不甚可能。远赴边疆和僻地从事垦荒及烧炭,或至矿厂充当砂丁,便成为大部分流民无奈的选择,清代云南流行俗语:“穷赴夷方急走厂”。另外一些人则以经商或货郎为职业,游走于穷乡僻壤。清人对此有生动的描述:“各省相继入滇者愈众,旋因开矿,宝庆、衡州人所在皆是,禹王宫、寿福寺遍于全滇;近代蜀人以小贸、经商、夫役用力,穷乡僻壤,靡不充斥。”[55]还有清人说:凡歇店饭铺,估客厂民,以及夷寨中之客商铺户,以江西、湖南两省之人居多,他们积攒成家,娶妻置产,“虽穷村僻壤,无不有此两省人混迹其间,”乃至“反客为主,竟成乐国”。[56]以江西、湖南人为主的外来流民,在迁居车里、茶山等地后,凭借在家乡掌握的制茶知识,很快投身于普洱茶生产及销售的浪潮,尤以从事收购、加工及贩卖者居多。雍正六年(1728),鄂尔泰的奏疏称:思茅、猛旺、整董、小孟养、小孟仑、六大茶山以及橄榄坝、九龙江各处,原有“微瘴”,“现在汉民商客往来贸易,”并不以“微瘴”为害。[57]每年逢采茶季节,普洱府所属的六大茶山方圆600余里,“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茶客收买,运于各处,每盈路,可谓大钱粮矣。”[58]由此可见茶山繁荣之状。活跃于滇东南从事普洱茶经营者,有不少便是外来的流民。
    一些内地流民因此落籍滇东南地区。雍正六年(1728)六月,鄂尔泰的奏疏称:澜沧江内各版纳百姓富庶,“已不下数万户口,”[59]其中一部分便是外来流民,他们与当地民族融洽相处。但也有少数流民偷奸耍滑,欺骗乃至欺负当地少数民族,后者或聚众反抗。吴大勋说江西、湖南两省之人,有“只身至滇,经营欺骗,夷人愚蠢,受其笼络”的情形。[60]雍正五年(1727)十一月,鄂尔泰奏疏称:“思茅接壤茶山,系车里咽喉之地,请将普洱原设通判移驻思茅,职任捕盗、经管思茅、六茶山地方事务。从前贩茶奸商重债剥民、各山垄断,以致夷民情急操戈。查六茶山产茶每年约六七千驮,即于适中之地设立总店买卖交易,不许容人上山,永可杜绝衅端。”[61]可见贩茶奸商重债剥民、据山垄断,夷民情急操戈反抗的情形,在雍正初年已经出现。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