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通俗小说到地方戏曲,从杂剧传奇到民间歌谣,从北方鼓书到南方弹词,这些对大众而言并不陌生的文学艺术形式,从学术上都属于俗文学范畴。俗文学是研究中国文学、艺术、文化、历史、语言、风俗等方面的重要资料,对传承创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长期以来,被国内外学界视为民间传统生活“活化石”的俗文学研究一直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对它的文献整理与传承,任重而道远。 勉强列入“民间文学” 中国俗文学传统悠久,其渊源可追溯至先秦,经唐代俗讲变文、曲子词到宋元话本,延绵不绝,明清以后,发展更为迅速。由于俗文学不同于雅文学之关涉经国大业,长期以来受关注不多。虽然20世纪30年代有郑振铎所著《中国俗文学史》,90年代吴同瑞、王文宝、段宝林共同完成的《中国俗文学概论》,但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努力,其学科边界仍处在滑动中。 “俗文学研究在当代学科体系中一直处于尴尬境地。”中山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所所长黄仕忠表示,中国的俗文学在“古代文学”与“近代文学”学科中,只能作为附庸而存在,“现代文学”又将它婉拒于门外,只能勉强列入“民间文学”一科,然而真正治“民间文学”者,又以为其主体乃是民间口头流传的文学。因此,除古典戏曲小说以外的俗文学,几无立锥之地。正是这种状况,极大地限制了俗文学研究的展开。 俗文学的学术价值在学界有其一席之地,尽管长期受关注不多,但也有一些发展。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廖可斌介绍,元明清时期,一些学人对民间文学予以关注,有文人对小说戏曲有很高造诣,但对民歌说唱等的关注是零星的。近代以来,受西方文学观念的影响,中国俗文学研究在20世纪初出现了一个小高潮,50年代前后有一些发展,至八九十年代,“大传统”和“小传统”概念出现后,又出现一个小高潮。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