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的族源问题是史学界长期聚讼不决的一桩公案,众口纷纭,迄今尚无定论。概而言之,目前共有六种看法,现试略加辨析。 汉人苗裔说 《史记·匈奴列传》载:“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史记集解》引《汉书音义》说:淳维是“匈奴始祖名”。《史记索隐》引张晏云:“淳维以殷时奔北边。”乐彦《括地谱》说得更为详尽:“夏桀无道,汤放之鸣条,三年而死。其子獯粥妻桀之众妾,避居北野,随畜移徙,中国谓之匈奴。”应劭《风俗通》则说獯粥是族名而非人名,“殷时曰獯粥,改曰匈奴”。东汉服虔说:“尧时曰荤粥,周曰猃狁,秦曰匈奴。”韦昭则说:“汉曰匈奴,荤粥其别名。”淳维究竟是人名还是族名,诸说不一,但都认为匈奴是汉人苗裔。 赞同这一说法的学者不多。何震亚《匈奴与匈牙利》(《中外文化》1937年2月第1卷第1期)认为:“匈奴即夏之民族,于公元前6世纪时在今河北正定附近建立鲜虞国,后改为中山国,至公元前295年中山国灭于赵,其族乃退居热河、察哈尔、绥远、宁夏一带。”吕思勉《匈奴文化索隐》(《国学论衡》1935年第5期)一文说,匈奴为夏后氏苗裔一事“非尽无征,特其详不可得而闻耳。以此推之,则其世传虽不可得而次,固无害其为夏后氏之苗裔之确有可征也”,“匈奴风俗与中国相类者极多,此亦出于夏桀之一旁证也”。他还认为“匈奴于中国文,使用甚广,较之中行说教以疏计之时,不可同日语矣”。 事实上,何、吕之说都不能成立。首先,鲜虞国系白狄所建,白狄并非汉人苗裔。其次,吕思勉说匈奴风俗与中原相类,又与中原同文,也与实际情况不符。他说匈奴风俗与中原相类,指的是匈奴单于有拜天地日月的习俗,与汉人相同。但这几乎是各民族共有的现象,不独匈奴、汉人为然。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