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历史文献学 >

《欧罗巴国记》:古代中国最早介绍欧洲的著述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社会科学战线》 龚缨晏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徐时进的《欧罗巴国记》,是目前所知最早记述欧洲的中文文献。此文为深入研究利玛窦在南京时期的活动、深入研究全球化初期中西文化交流以及中国士人对西方文化的反应,提供了新的资料。《欧罗巴国记》不仅保存了关于利玛窦在南京活动的一些资料,而且有的内容还可以在利玛窦自己的著述中找到印证,甚至补充了利玛窦的记载。
    关 键 词:《欧罗巴国记》 徐时进 利玛窦 中西文化交流 《鸠兹集》 在华耶稣会士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3&ZD089)。
       作者简介:龚缨晏,宁波大学历史系教授,研究方向为中西交流史。浙江 宁波 315211
        意大利来华传教士利玛窦(Matteo Ricci,1552-1610年)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伟人,在过去的一百多年中,国内外学者对利玛窦进行了多视角的研究。①不过,如果翻阅近年出版的一些专著②以及每年近百篇的论文,就可以知道,在目前这个学术高度上,如果没有新史料的发现,就很难取得进一步的突破。其实,在中国典籍中还有许多史料尚待发掘。例如,不久前,刘明强等人就在《刘氏族谱》中找到了明代广东韶州府同知刘承范所写的《利玛窦传》。③近来,我们在明人徐时进的《鸠兹集》中又发现了一篇题为《欧罗巴国记》的文章。这是一篇关于利玛窦在华早期活动的重要文章,展示了许多前所未知的史实,无疑有助于推动对利玛窦及明代中西关系史的深入研究。
    徐时进,字见可,号九瀛,是明代浙江省宁波府鄞县人(鄞县现已改名为宁波市鄞州区,而徐时栋所居住的“柴巷”,④位于宁波府城内,现属宁波市海曙区)。⑤在宁波地方史志以及宁波天一阁博物馆所藏《万历二十三年乙未科进士履历便览》、《徐氏宗谱》等文献中,都有关于徐时进的生平介绍。特别是在明代戴澳所著的《杜曲集》中,有作于崇祯十年(1637)的《明正议大夫资治尹大理寺卿九瀛徐公暨沈氏淑人合葬墓志铭》,⑥比较详细地叙述了徐时进的一生。下面以这篇墓志铭为基础,结合其他资料,对徐时进的生平作一概述。
    徐时进出生于嘉靖二十八年(1549)十月,万历七年(1579)举人。万历二十三年(乙未,1595年)进士,被任命为南京工部主事。徐时进自己说,他到南京后“不越月”,就被派到芜湖关去负责收税。⑦此后2年,徐进时都在芜湖工作。梅鼎祚在《赠徐屯田榷满还南司空序》中对此有记载:“万历丙申、丁酉间,而屯曹九瀛徐公来主榷务。”⑧丙申即万历二十四年(1596),丁酉为万历二十五年(1597)。接着,徐时进被调到南京兵部职方清吏司任员外郎,很快晋升为郎中。沈懋孝在《与徐九瀛职方》一文中曾祝愿道:“愿先生勒勋旗竹,青史亡穷。”⑨万历二十八年(1600),徐时进出任岳州知府。陈邦瞻为此写过《送徐见可太守之岳阳》一诗。⑩不过,岳州的地方志错误地把他的名字写成“徐进达”。(11)万历三十年(1602),徐时进调任荆州知府。(12)万历三十二年(1604)农历二月,(13)徐时进的父亲去世,他只得离职回家守孝。万历三十六年(1608),任广东惠州知府。(14)第二年(1609),升任广东按察司副使,兼岭东分守道。(15)广东地方志在介绍博罗县的“宁济桥”时写道:“自江东至白沙堆,凡九桥,明万历三十七年岭东道徐时进驾石为之。”(16)徐时进于万历三十八年(1610)到北京给神宗皇帝祝寿后,(17)不知什么原因,决意辞官。次年(万历三十九年,1611)获准回家。天启元年(1621),新登基的明朝皇帝熹宗(朱由校)非常器重徐时进,起用他为“南光禄少卿,寻改太仆少卿,皆不就。特加大理卿,致仕”。崇祯五年(1632)六月,徐时进在家去世,享年84虚岁,埋葬于鄞县西三十里孙家湾。(18)
    徐时进的主要著作有《鸠兹集》、《啜墨亭集》和《逸我堂余稿》。其中刊刻于万历四十七年(1619)的《啜墨亭集》,(19)在清朝因被政府认为有“诋斥字句”而列为禁毁书。(20)《逸我堂余稿》在清初黄虞稷(1629-1691)所编《千顷堂书目》中有著录,(21)但可能早已失传,所以雍正《宁波府志》将其误作《逸我堂余编》,(22)民国《鄞县通志》也不能肯定哪个书名是正确的。(23)
    本文要讨论的《欧罗巴国记》,收录在《鸠兹集》中。徐时进的仕途是从芜湖开始的,芜湖“为古鸠兹地”,(24)故徐时进以“鸠兹”命名自己的文集。在浙江图书馆所藏《鸠兹集》抄本(共8卷)中,《欧罗巴国记》收录在第一卷。在徐时进于万历四十五年(1617)改定的《鸠兹集》(共15卷)刻本中,该文收录在第六卷。此外,在宁波天一阁博物馆所藏《徐氏宗谱》中,也收有此文。由于浙江图书馆所藏《鸠兹集》抄本以及《徐氏宗谱》中的《欧罗巴国记》都有一些脱漏与讹误,因而本文以天津图书馆所藏万历四十五年徐时进补删本为依据。(25)
    为了解徐时进《欧罗巴国记》的产生背景,必须先考察利玛窦在中国的行程。
    1582年,利玛窦从印度果阿来到澳门。第二年,他随同另一个意大利传教士罗明坚(Michele Ruggleri,1543-1607)移居广东肇庆。1589年,利玛窦被新任两广总督刘继文逐出肇庆,来到韶州生活。(26)1595年4月,利玛窦离开韶州,于5月31日首次来到南京。(27)由于无法获准居住,利玛窦只得离开南京,并于6月28日来到南昌生活。(28)1598年6月25日,(29)利玛窦离开南昌,7月5日或6日第二次来到南京;7月16日,(30)继续北上,于9月7日首次抵达北京,(31)逗留2个月后,启程南下,于1599年2月6日第三次来到南京,(32)并且定居下来。1600年5月18日,利玛窦离开南京北行,1601年1月24日第二次进入北京。(33)此后,利玛窦一直在北京,直到1610年5月11日去世。
    万历二十三年三月二十二日(1595年5月1日),(34)神宗皇帝钦定进士名次,徐时进名列第二甲第19名。(35)所以,当利玛窦于1595年5月31日第一次来到南京时,沉浸在及第喜悦中的徐时进还在北京等待分配官职。在此后的2年中,利玛窦居住在南昌,徐时进在芜湖负责收税,两人未曾谋面。从1598年开始,徐时进在南京兵部职方清吏司先后任员外郎、郎中。也就是在这一年的7月初,利玛窦第二次来到南京,但行程匆匆,即使与徐时进见过面,也不会有什么深交。利玛窦与徐时进的交往,应当是在1599年2月利玛窦从北京返回南京之后。到了1600年,徐时进出任岳州知府,利玛窦则再次北上,两人各奔前程。从现有文献来看,此后徐时进与利玛窦再也没有见过面,但保持着通信联系。《欧罗巴国记》后面附有一篇《利玛窦本国刻数不同说》的短文,徐时进注明是“此万历甲辰秋七月从京邸寄来者”。万历甲辰,即万历三十二年(1604)。此时利玛窦已在北京生活了近4年,但依然写信给远在浙江守孝的徐时进,以说明中国与欧洲在计时方法上的差异。需要指出的是,《利玛窦本国刻数不同说》是一篇尚未为人所知的利玛窦佚文。
    徐时进的《欧罗巴国记》作于“万历庚子四月浴佛日”,即1600年5月20日,正是利玛窦离开南京后的2天。徐时进在文末有过这样的说明:“利生已挟所有往北,期得上贡,而余乡人来,以不及见,征之余,因记之。”由此可见,徐时进撰写这篇文章的直接原因是,一个宁波人到了南京想见利玛窦,正巧利玛窦刚刚离开南京去北京“上贡”,于是徐时进就写下了这篇文章。
    利玛窦来到中国后,将自己的原名译作汉字“利玛窦”。(36)不过,这一名字有多种写法,(37)徐时进将其写成“利马窦”。徐时进这样介绍利玛窦的外貌:“其人目巨而深,色近碧,耳扩而开,浓髭包颔,芃芃而短,鼻中昂而准下垂。中国之貌,远人为之者,肖其三四。”明代一些见过利玛窦的人对他的容貌也有描述,例如刘承范说“其貌则突颡深目,苍颜紫髯”(38),李日华说他“紫髯碧眼,面色如桃花”(39)。相比之下,徐时进的描述更为详细。对于利玛窦的才华与学识,徐时进非常钦佩。他写道:“利生自聪警,考验天地坱圠,甚辨”,他本人“独喜生辨博,骇回耳目,好与抵掌”。在明朝末年,还有不少人和徐时进一样为利玛窦的“词辩扣之不竭”而折服。(40)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