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党史 >

“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光明日报 欧阳雪梅 参加讨论

    1956年9月15日,党的八大召开。毛泽东在开幕词中开宗明义地指出:“我们这次大会的任务是:总结从七次大会以来的经验,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的中国而奋斗。”(《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14页)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是目标,而“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是党实现目标的条件和途径。“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思想源自党的历史经验,是党的使命使然,有着丰富的内涵,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是党革命制胜的法宝。正如毛泽东在开幕词中所说:我们胜利的获得,国内“是依靠了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并且广泛地团结了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国际上,“是依靠了以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社会主义阵营的支持,以及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的深厚同情”。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不仅“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而且,对民族资产阶级这个“冤家”(《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135页),采取又团结、又斗争的政策,把他们争取到人民的队伍中。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很快完成,同样得益于城市资产阶级服从社会主义改造与农民、手工业者有效组织起来。继往开来,建设社会主义同样需要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
    “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是党的使命使然。“变农业国为工业国”,是改变中国落后面貌的关键,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基石,也是中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目标。在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中,毛泽东及时指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建立,为发展工业和农业生产创造了社会条件,“我国人民应该有一个远大的规划,要在几十年内,努力改变我国在经济上和科学文化上的落后状况,迅速达到世界上的先进水平。”(《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2页)为了实现这个伟大目标,不仅要有干部,要有数量足够的、优秀的科学技术专家;同时,还要继续巩固和扩大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4月25日,他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中明确“我们要调动一切直接的和间接的力量,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在国内,工人和农民是基本力量。中间势力是可以争取的力量。反动势力虽是一种消极因素,但是我们仍然要作好工作,尽量争取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在国际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都要团结,不中立的可以争取为中立,反动的也可以分化和利用。”(《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23~24页)4月29日,毛泽东同拉丁美洲一些国家党的代表谈话,强调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包括社会的、党内的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七届七中全会和中共八大预备会议的一系列讲话中,毛泽东反复强调了“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进行伟大的建设工作这一思路。在他主持下起草的八大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9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293页)。“这个世纪,上半个世纪搞革命,下半个世纪搞建设”(《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3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120页),成为全党的共识。要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必须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
    要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党必须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采取正确的政策。关于经济建设,八大提出了既反右倾保守又反冒险,积极而又稳妥可靠地推进国民经济发展的方针;为了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要优先发展重工业,同时积极发展轻工业和农业;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应以国家市场为主体,同时附有在一定范围内的自由市场作为补充;正确处理国家建设与人民生活的关系,在强调个人利益、当前利益服从集体利益、长远利益的前提下,注意适当改善人民生活,不要损害群众的积极性。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