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历史文献学 >

张佩纶家藏张之洞来信流传线索补证(2)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文汇报 裘陈江 参加讨论

    不过二张关于畿辅先哲祠一事的往还书信,在已知之外,还有其他信札存世。如在许氏《年谱》中,就录有同时期张之洞写给张佩纶的另一封短札:“由龙树院诣先哲祠,日晡必到,望即过绿胜盦共话,且看补种竹树已活否也。”绿胜盦便是前揭先哲祠中的景胜,这封短札的文字并未见于《张之洞全集》和王贵忱所藏书札,但其原件今已下落不明。而就笔者目力所及,发现尚有一封信札原件存世,而讨论的内容是关于畿辅先哲祠极为重要的文献。在2012年湖南省博物馆影印出版的馆藏名人手札中,收有多封张之洞手札,其中有一封编者标为“张之洞致仁兄”的书信,而细看便知这位仁兄正是张佩纶。故将原札释读如下:
    昨晚困惫慢客,罪甚!(祠联竟忘谈及,荒率昏聩甚矣。)睡至寅初即觉,只可起坐,幸头痛已解,无苦矣。存注感感,今日月朔,必无客来,如惠临,可鬯谈也。祠名主字须面罄,袁处钱物事,幸为留意,至祷。曾、李有回报否?敬复幼樵仁兄左右。期之洞顿首。
    鄙意谓祠名“先哲”,中龛“圣贤”最妥。若“贤哲”之称,指摘太多,人将谓我护前,可以不必,且与“圣”连文,则“贤”字较尊(专指从祀为义),于旁龛无碍。“贤哲”之“贤”较宽,似旁龛皆不得为贤矣。此前数日,友人所说,似亦有见,“圣贤”两字,既较自然,且名目宏大,吾乡既有乡圣,即不甘以乡贤小之耳,请裁酌为幸。
    因此可知此札与王贵忱所藏畿辅先哲祠一事诸札同时,而据《未刊书札》笺注者林锐考证,可确定同时期张之洞信札末署“期”字者,因当时其继氏王夫人去世,所作时间区间定为光绪五年九月二十八至十一月十五日。此札张之洞自言是月朔日所作,因此可推断是十月初一或十一月初一日(1879年11月14日或12月13日)。接续前引许同莘《年谱》所记:“称先哲祠者,仿杭州先觉堂例。中龛祀圣贤,圣谓伯夷叔齐也。时有议称贤哲祠者,公谓贤哲之贤,其义较宽,若中龛称贤哲,则旁龛皆不得为贤矣。说详公致张侍讲书。”故从前后内容比对可知,《年谱》提及的“致张侍讲书”正是这封湖南省博物馆馆藏的信札,二人讨论的是先哲祠和祭祀各龛的名称问题。这也可以解释为何在前引诸札中出现二张将先哲、先贤等词混用的情况,可知此信作于畿辅先哲祠和《畿辅先哲录》定议之前,可惜的是这封信札的流传线索也不能明晰。
    畿辅先哲祠和《畿辅先哲录》是围绕在李鸿藻周围清流北派所倡的雅事,可看作是塑造清流北派共同体的一种行为。有学者的研究中,也曾将此事看作是光绪年间南北清流地域学术分疏的标识。关于清流南北分派的史料和研究甚多,而袭其常说,则在光绪初年当翁同龢为帝师后,二张奔走于李鸿藻门下,攻击沈桂芬和王文韶颇力之时。王文韶是沈桂芬的学生,均为南人,故也互相援引。此所谓清流南北之争,也被视作甲申政潮的源头。但从畿辅先哲祠一事来看,其实当时所谓清流南派首领沈桂芬也参与其中,因沈氏“虽南人而籍隶顺天”,所以有关畿辅地方的祀奉先哲一事也与其相关,且照陈宝琛的说法,沈氏是乐观其成的。此事看似虽小,但可注意的是清流南北派系之分的界限可能未必那么清晰,分派也未必如此板结。
    在前述信札之外,据笔者所见,尚有其他多封张之洞致张佩纶信札流传的线索。1936年,黄濬在《中央时事周报》连载《花随人圣庵摭忆》,其中就记录曾见过诸多张佩纶家藏张之洞来信的抄件,均是许同莘为编张之洞年谱从丰润张家抄出。这批张之洞的来信,与王贵忱所藏60余通时间相近而略晚,且更具史料价值,也更可为二张在光绪初年的交往详情作注脚。
    《花随人圣庵摭忆》一书流传版本甚多,在后来合订出版的几种本子里,有一条笔记被名为“南皮集外书札”(也作“张南皮集外书札节录”),其中共提及20通张之洞致张佩纶的信札,抄录了其中19通的文字。查《花随人圣庵摭忆》该则笔记最早刊布于期刊的版本可知,该文1936年3月14日刊于《中央时事周报》第5卷第9期。这19通信札后被2008年武汉出版社出版的《张之洞全集》收录,故广为学界所知,但对其流传情况却所知甚少。
    据黄濬自道,此则笔记的缘起是:“比承许君溯伊以南皮集外书札见示数通,中盖有极关史料者,度是广雅后人供编谱之资。”许君溯伊就是许同莘,他本人是张之洞幕府的后起之秀,在张氏去世之后,以整理编纂张之洞的遗稿和年谱为职责。另外,在1936年第1期《中央时事周报》的连载笔记中,黄氏就说过已看到李宣龚送来许同莘所编的《张文襄公年谱》初稿,不久后又看到了许氏转抄的张之洞集外书札,所以推测是许氏编谱之用。根据黄濬笔记所提供的线索,笔者在查找许同莘的著作时发现,《花随人圣庵摭忆》的这则笔记,其中关于张之洞信札部分几乎全盘收录了许氏在1936年初发表于《河北月刊》第4卷第1期的“旧馆缀遗”续篇的相关内容(许氏当时供职于河北省政府秘书处,对政治极为淡泊,时向河北月刊社投稿),只是局部稍微改动了一些文字而已。从黄濬的叙述可知,他对于许同莘有关张之洞及其文献的整理成果是极为关注的。而从两文发表时间来看,黄氏也很及时地看到了许氏的文字,因此转抄的事实是可以确定的。史料笔记转录以保存史料,在当时极为常见,而随着《花随人圣庵摭忆》的广为流传,许氏辑录编纂的文献也得以广播于世。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