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乾隆元年(1736),全祖望撰《移明史馆帖子》六通,商榷《明史》之《艺文志》、《史表》、《隐逸传》、《忠义传》,由于此期史馆审订《明史》之处甚少,其建议未予以采纳。《明史》刊刻之后,全祖望遂先对《明史》进行纠缪订误、补充史料,撰写了大量墓志传状题跋之文,极力褒扬明末清初抗清人物的忠义气节,充分彰显浙东学派“经世致用”的治史风格。深入探究全祖望对《明史》之检讨,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全祖望史学思想和治史特色,还有助于深入研究清朝官修《明史》之得失。 【关键词】全祖望;《明史》;检讨 中图分类号:K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017(2014)06-0060-06 全祖望(1705—1755)字绍衣,号谢山,学者称谢山先生,浙江鄞县人,清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浙东学派重要学人。雍正十年(1732),全祖望中举,户部侍郎李绂见全祖望行卷,叹曰:“此深宁(王应麟)、东发(黄震)以后一人也。招之同寓,遂偕万孺庐先生唱和于紫藤轩,一时名下俱愿纳交先生。”①雍正十一年(1733),下旨令臣工荐举“博学鸿词”,全祖望由户部侍郎赵殿最荐举。赵殿最诸从弟与全祖望交往过密。②乾隆元年(1736),全祖望考中进士,名列三甲三十六名,③五月,授翰林院庶吉士。④同年九月,清廷召开“博学鸿词科”考试,全祖望先前已由赵殿最荐举,随后又中进士,因遭人忌妒,实际上没有参加考试,据《鲒埼亭集外编·世谱》中对此也有记述。⑤关于全祖望得罪张廷玉之事,《清史稿·全祖望传》也有记载:“乾隆元年,荐举博学鸿词。是春会试,先成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不再与试。时张廷玉当国,与李绂不相能,并恶祖望,祖望又不往见,二年,散馆,实之最下等,归班以知县用,遂不复出。”⑥全祖望与李绂为门生关系,李绂与张廷玉有隙,张廷玉遂忌恨全祖望,全祖望因而仕途受阻。另据(清)史梦蛟撰:《全谢山先生祖望年谱》中记载:“……时相之门虽屡招之,不赴。卒以此深嫉之,至于放黜。”⑦杭世骏在《词科掌录》中感叹说:“是科征士中,吾石友三人,皆据天下之最。太鸿(厉鹗)之诗、稚威(胡天游)之古文、绍衣(全祖望)之考证,穿穴求之,近代罕有伦比。绍衣丙辰先成进士,改庶常,例不当试,后以散馆出外;稚威以疾、太鸿以违式皆不得在词馆,岂非命哉!”⑧乾隆二年(1737)散馆,全祖望充为下等,失意而归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清]史梦蛟撰《全谢山先生祖望年谱》,王云五主编《新编中国名人年谱集成》第4辑,台湾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20页。另,全祖望《鲒埼亭集外编》卷31《东发先生史稿跋》认为后世刊刻其文集时,应将《理度二朝政要》及《戊辰史稿》附录。 ②考鄂尔泰、张廷玉等纂《词林典故》(四库本)卷8《题名下》记:赵殿最,浙江钱塘人,康熙四十二年,中进士,由按察使改少詹事。 ③朱保炯、谢沛霖编《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2705页。 ④《清高宗纯皇帝实录》卷18。 ⑤全祖望《鲒埼亭集外编·世谱》,四部丛刊本。王永健在《全祖望评传》中认为全祖望与李绂交往,得罪了大学士张廷玉。张廷玉奏“凡经保举而已成进士者,不必再与鸿博试”,全祖望没有参加考试。 ⑥赵尔巽等《清史稿》卷481《全祖望传》,第13186页。另,谢国桢《明末清初的学风》之(八)《清代卓越的史家全祖望》认为:“全氏因恃才傲物得罪了大学士张英,就连他的主考老师李绂也爱莫能助。”考应为张廷玉。 ⑦[清]史梦蛟《全谢山先生祖望年谱》,《新编中国名人年谱集成》4 辑,台湾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20-21页。 ⑧杭世骏撰、周骏富辑《词科掌录》卷2,台北明文书局印行《清代传记丛刊》本,第83-84页。2014年11月古籍整理研究学刊Nov.2014第6 期Journal of Ancient Books Collation and Studies No.6 基金项目:2013 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文化认同视角下的清代《明史》修纂研究”阶段性成果,编号:13XZSOO1。 【作者简介】段润秀,云南红河学院人文学院历史系副教授,史学理论及史学史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