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元年(1736),全祖望对张廷玉进呈《明史》亦给予高度关注,撰《移明史馆帖子》六通,与史馆商榷《艺文志》、《史表》、《隐逸传》、《忠义传》的义例,直言不讳地提出自己的见解。由于这一时期史馆审订张廷玉进呈《明史》之处甚少,全氏见解也未予以采纳。以下对《移明史馆帖子》六通的内容进行简要说明,以便进一步探讨全氏的治史特点和史学思想: 一、《移明史馆帖子》六通,彰显治史特色 乾隆元年(1736),全祖望对《明史》审订给予了高度关注,他仿照黄宗羲《移明史馆不宜立理学传疏》的做法,拟《移明史馆帖子》六通,深入考察前代史书的体例,充分论述自己的观点,希望审订《明史》时予以参考。《鲒埼亭集外编·世谱》中说: 时方开《明史》馆,先生为书六通移之,其第一、第二专论《艺文》一门,见先生不轻读古人书,又谓本代之书必略及其大意,始有系于一代事故、典则、风会而不仅书目,其论尤伟。第三、第四专论《表》,而于外藩属国变乱了如指掌,真经国之才也。第五、第六专言《隐逸》、《忠义》两列传,所以培世教、养人心而扶宇宙之元气,不但史法之精也。初见江阴杨文定公(杨名时),公称之曰:“博而勉,以为有用之学。”先生谦言:“以东莱(吕祖谦)、止斋(陈傅良)之学,朱子尚议之,何敢言博?”公曰:“但见及此,则进矣”。① 《移明史馆帖子一》中,全氏纵论前代史志之得失,尤其推崇《汉书·艺文志》和《隋书·经籍志》,批评王鸿绪《明史稿·艺文志》②专收有明一代书籍之不当,主张应仿照《汉书·艺文志》和《隋书·经籍志》之例,综汇历代书目,不嫌重复繁冗,以便明了古今四部书籍存亡之情况。他进一步指出,黄虞稷《明史艺文志》改变旧史艺文收历代书目之例,但于辽金元书目则仿《宋史·艺文志》和《隋书·经籍志》之例附录于后,南宋书籍之未列入史志者也备列其中,指责和批评王鸿绪《明史稿·艺文志》于体例上只著录明代书目,将之一并删去的不当做法。对此,他主张应据《文渊阁书目》以及前后所修之书目,对《明史·艺文志》进行匡谬补遗,并一一注明。他在《移明史馆帖子一》中说: ……秣陵焦氏之书,原为国史起见,然其序谓以大内之书归之四部,而实则与三馆之目全不相符。又其舛戾极多,不可用也。其文渊阁之所无,而见于各家书目者附录于后,此在前史诸志,固有成例。如,《汉》、《唐》二志,凡为内府所本有,而不可以登于正史,或本无而增入者,一一注明于下,以志慎也。倘如横云山人所作,则此等义例,一切灭裂殆尽矣!班氏而后言艺文者,莫善于《隋》,欧公《唐志》亦佳,紊乱而无章者无若《宋》也,轶《唐》、《宋》而侔《汉》、《隋》,是在史局诸公为之。③ 《移明史馆帖子二》中强调明代艺文极为繁芜,其文籍、篇第均不足为凭,《明史·艺文志》必须旁搜博采,严加核实。如《太祖实录》凡三修,删改失实;冯铨删改《熹宗实录》及刘若愚《酌中志》中记载他与宦官勾结事迹之《黑头》、《爰立》、《伎俩》1卷。全祖望又在《鲒埼亭集外编》卷29《跋勺中志略》中说: 予家旧藏《勺中志略》原稿,为刘若愚手写本,其中涂窜颇多,与近本间有不同,而《黑头》、《爰立》、《伎俩》一卷载冯涿州(冯铨)通奄事迹,较近本更详。予闻涿州再起,恶《熹宗实录》害己,遂焚其书,是《两朝从信录》所由补也。然涿州能去大内之籍,而不能杜名山之藏,姑无论东林遗老史笔成冢,即刑余如若愚,其所著述有终不可得而灭者,则何益矣噫!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全祖望《鲒埼亭集外编·世谱》,四部丛刊本。《四库全书总目》卷27提要其《春秋后传》:“宋陈傅良,字君举(案傅良或作传良,诸本互有异同,然其字曰君举,则为傅说举于版筑之义,故今定为傅字),号止斋,温州瑞安人,乾道八年进士,官至中书舍人,宝谟阁待制,谥文节。” ②王鸿绪《明史稿》,敬慎堂刊本。 ③全祖望《鲒埼亭集外编》卷42《移明史馆帖子一》,四部丛刊本。 ④全祖望《鲒埼亭集外编》卷29《跋勺中志略》。另,(明)沈国元撰:《两朝从信录》35卷,明崇祯刻本。 (责任编辑:admin) |